从镇上回来,叶辰沉默了一路。
老道士那句“红尘万丈,岁月千年”,像一道惊雷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千年,足以让沧海变为桑田,让王朝更迭,让曾经熟悉的一切彻底湮灭。他终于明白,自己醒来的,早已不是记忆中的那片土地,而是一个全新的、甚至可以说是割裂的时代。
王大爷似乎看出了他的异样,却没有多问,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镇上人多,是不是看晕了?回去歇歇就好了。”
回到王家峪,叶辰把自己关在东厢房里,一夜未眠。
他盘膝坐在床上,尝试运转体内那股几乎沉寂的气息。曾经如江河奔涌的内劲,如今只剩下涓涓细流,在经脉中艰难地游走。沉睡千年,对他的损耗远超想象。但即便如此,那残存的力量也让他比寻常人敏锐得多——无论是听觉、视觉,还是对周遭气息的感知。
街角那两个年轻人的对话,老道士的提醒,都在他心中盘旋。青山市……那里似乎并不简单。
或许,那里才有他想要的答案。
第二天一早,叶辰找到王大爷。
“老丈,”他语气郑重,“晚辈想离开王家峪,去青山市看看。”
王大爷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你想通了?也是,年轻人总不能一直窝在这山沟里。去市里也好,或许能想起些什么。”他没有挽留,只是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塞到叶辰手里,“这里面有些钱,不多,你拿着路上用。还有这个,是昨天办的临时身份证明,你收好了。”
叶辰捏着布包,里面的纸币薄薄的,却带着沉甸甸的温度。他看着王大爷布满皱纹的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几日的收留之恩,他记在心里。
“老丈大恩,叶辰没齿难忘。”他深深一揖,“若有机会,定会报答。”
“报答啥呀,”王大爷摆摆手,“出门在外,照顾好自己。要是混不下去了,就回王家峪来,大爷这儿还有你一口饭吃。”
老太太也端来一个包袱,里面是几件新买的衣服和一些干粮:“路上饿着了就吃点,到了市里,找个正经活儿干。”
叶辰接过包袱,再次道谢。王小虎也拉着他的衣角,仰着小脸:“叶叔叔,你还会回来吗?”
“会的。”叶辰摸了摸他的头,“等叔叔找到了想找的东西,就回来看看你。”
告别了王大爷一家和几个相熟的村民,叶辰背着包袱,踏上了前往青山市的路。村口的老槐树下,王大爷和老太太还在望着他的背影,直到他消失在山路的拐角。
去青山市的路比来时更顺畅些。他在镇上的车站坐上了一辆“班车”——又是一种更大的铁盒子,里面能坐下几十个人。车窗外的风景飞速倒退,从青山绿水渐渐变成了厂房和高楼。
叶辰靠在车窗上,默默看着这一切。车上传来乘客们的闲聊声,夹杂着手机播放的音乐和短视频的声音。他像一个旁观者,努力吸收着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凑着这个时代的轮廓。
一个多小时后,班车驶入了青山市。
与王家峪的宁静、小镇的喧闹不同,青山市充满了一种磅礴的、近乎压迫的气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直插云霄,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马路上车水马龙,无数铁盒子川流不息,发出嘈杂的声响。行人步履匆匆,大多低头看着手机,脸上带着或疲惫或焦虑的神情。
空气中弥漫着汽车尾气和各种食物的混合气味,与山里的清新截然不同。
叶辰站在车站广场上,看着眼前这个车水马龙的世界,一时有些茫然。巨大的人流和车流像潮水般涌过,让他这个来自千年之前的人感到一丝窒息。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适。既来之,则安之。
他打开王大爷给的布包,里面除了钱,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是王大爷托人写的地址,说是一个远房亲戚家,在市里开了个小杂货店,或许能帮衬他一把。
“红旗路……38号……”叶辰念着纸条上的地址,向路边一个卖报的老人打听了路线。
老人告诉他,坐公交车就能到。
叶辰学着别人的样子,在公交站台等车。看着站牌上密密麻麻的线路和地名,他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自己要坐的那一路。车来了,他跟着人群上去,看到别人刷卡或投币,也学着投了一块钱硬币。
公交车摇摇晃晃地穿行在城市里,叶辰贪婪地看着窗外。街道两旁的商店琳琅满目,广告牌上的明星笑容灿烂,电子屏幕上播放着不断变换的画面。偶尔能看到穿着校服的学生嬉笑打闹,也能看到穿着西装的白领匆匆赶路。
这是一个鲜活而复杂的世界。
半个多小时后,他在红旗路站下了车。按照纸条上的地址,在一条老巷子里找到了那家杂货店。
杂货店不大,货架上摆满了油盐酱醋和各种日用品。一个中年妇女正在柜台后算账,看到叶辰,抬头问:“买点啥?”
“请问,这里是张建国先生家吗?”叶辰问道,纸条上写着王大爷亲戚的名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