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盯着屏幕上的警报信息,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他刚让技术团队放行那个未知IP的接入测试,手机就响了。行政助理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高层紧急会议,十分钟后开始,主题是海外项目利益分配。”
他看了眼时间,把外套重新穿上。走廊灯光稳定,脚步声清晰。会议室门开着,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公司高层坐在长桌一侧,脸色不太好看。对面是国际合作伙伴的亚太区总裁,西装笔挺,双手交叉放在桌上,一句话没说。空气有点紧。
老夫子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大屏自动亮起。他没等主持人开口,直接点开数据面板:“过去七十二小时,系统稳定性99.8%,用户增长日均12%,成本分摊比例中方63%,外方37%。这些是事实。”
公司高层抬手打断:“现在谈的是收益,不是谁花了多少钱。”
“收益和投入有关。”老夫子说,“如果我们按原始投资比例分成,前期利润大部分归我们,他们拿小头,后期合作动力会下降。”
对方总裁第一次开口:“你们延迟上线三天,我们本地团队加班协调,资源损耗远超预算。原定分成比例已经不合理。”
“那也不能让我们吃亏。”公司财务总监马上接话,“我们承担了主要研发成本,市场打开也是靠我们的品牌。”
“但落地执行全靠我们。”对方翻译转述,“没有本地合规支持、渠道打通,你们的产品连注册都过不了。”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声音越来越大。有人拍了桌子,有人站起身来回走动。会议陷入僵局。
老夫子没说话,调出一张新图表。画面切换,出现三条曲线。
“我提个方案——三阶动态分配。”他说,“第一阶段,按实际投入成本算,谁出钱多,谁分得多;第二阶段,加入市场增长率系数,增长快的一方多拿奖励;第三阶段,根据品牌共建贡献重新评估权重,比如联合宣传、技术共享这些加分项。”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听着像数学游戏。”公司副总冷笑,“后期核算复杂,容易扯皮。”
“比现在扯得更厉害?”老夫子反问,“我们现在吵是因为都想多拿一点。但如果规则能让双方都觉得公平,反而省事。”
对方总裁皱眉:“你们会不会在后期调整权重时动手脚?”
“可以成立联合审计小组。”老夫子说,“每季度公开账目,所有数据可查。另外,设一个协同激励池,专门奖励跨团队合作成果。比如昨晚通宵修复系统的那批人,都应该拿到额外奖金。”
他说完,按了遥控器。大屏切换成一段视频——昨夜技术室的真实记录。中方程序员熬夜改代码,外方工程师递资料、一起讨论参数,凌晨四点还有人在核对心跳包频率。
没人说话。
老夫子继续讲:“这不是谁帮谁,是大家一起扛过来的。现在因为分钱的事翻脸,不值得。”
财务总监嘀咕:“理想化了。真做起来全是漏洞。”
“那就补。”老夫子打开文档,“争议条款我们可以单独列。比如仲裁机制,总部单方面裁决不现实,他们也不信。不如用双轨预审制——先由双方项目经理联合评议,四十八小时内解决不了,再提交中立行业组织仲裁。”
“谁来选这个组织?”
“提前签协议,三方共同认可的机构名单里抽签决定。”
又是一阵沉默。
公司高层低声商量了几句。对方总裁拿起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递给翻译。翻译念出来:“他们想确认,激励池的资金从哪里来?”
“从总收益里划5%。”老夫子说,“不算多,但能体现诚意。”
“如果一方故意拖延进度呢?”
“有监控指标。”老夫子调出KPI表,“每个阶段都有明确交付物和时间节点,延误方扣减当期分红比例,同时计入信用档案。”
对方总裁终于点头:“至少……比现在这样吵有用。”
公司那边还在犹豫。副总盯着图表看了半天:“万一后期他们借势做大,反过来压我们?”
“那是我们产品不行。”老夫子说,“只要我们保持技术领先,他们离不开我们。怕被甩,就得让自己不可替代。”
这句话说完,会议室彻底安静下来。
几分钟后,公司首席同意了:“试试看吧。先签试点协议。”
对方总裁也松口:“我们可以接受三个月试运行。”
老夫子立刻让助理把修改后的草案发到群里。屏幕上跳出投票界面,所有人扫码确认。
进度条缓慢上升。90%、95%、98.6%——最终定格。
“通过。”助理轻声说。
有人开始收拾文件,椅子拖动的声音响起。公司高层临走前交代助理:“安排庆功宴,别太铺张。”
对方总裁走到门口,忽然停下,回头看了眼白板上的三阶模型图。他没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然后离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