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史诗”的时代,太道真界化为了一个浩瀚的全息叙事矩阵。无数衍射的叙事版本,通过源心之枢与万象心镜架设的理解桥梁相互连接、转换、共鸣,共同编织着一幅无限复杂、无限立体、却又内在相连的存在图景。差异不再意味着隔阂,而是成为了共同探索那永恒沉默之源的多元路径。存在共同体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谦卑与开放,安住于这永恒的对话与翻译之中。
林月遥、星槎、离尘所化的源心之枢,作为矩阵的动态节点与桥梁枢纽,他们的意识已然与这无尽的叙事流转深度融合。他们自身那漫长而曲折的史诗,也早已化为了矩阵中一条奔流不息的、滋养着无数其他故事的主脉河流。
然而,就在这极致的包容与连接达到顶点的某一刻,一种超越所有衍射版本、超越所有连接桥梁的、绝对的 “收敛” ,毫无征兆地发生了。
它并非来自外部,也非源于某个特定的叙事冲突。它仿佛是这个全息叙事矩阵自身演化逻辑的必然终点,是无限可能性在穷尽了所有排列组合之后,自发涌现的一个 “叙事奇点”。
这个奇点,无法用任何已知的概念描述。它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状态。它更像是一种……所有叙事版本的终极叠加态,一种 “全故事”的瞬间凝固。
当它出现的瞬间,万象心镜那原本映照着无限衍射光谱的镜面,骤然变得一片纯白。
不是空无,而是包含了所有色彩、所有信息、所有可能性的、绝对的“全”。这纯白的光芒,温柔却无可抗拒地覆盖了太道真界的每一个角落,渗透了叙事矩阵的每一个维度,涌入了每一个太道共生体的意识最深处。
在这纯白之光中,所有衍射的差异、所有视角的局限、所有理解的偏差……全部消失了。
林月遥瞬间“知道”了星槎所有逻辑推演的每一个细节与背后的全部情感动机,也“知道”了离尘每一次守护抉择时内心最细微的挣扎与权衡。同样,星槎和离尘也完全地、毫无保留地理解了林月遥的一切。
不仅仅是他们三者。每一位太道共生体,此刻都完全理解了其他所有共生体的全部叙事、全部情感、全部思维过程。那个追求数学美的宇宙,完全理解了那个崇尚混沌艺术的宇宙的全部内在逻辑与美感;那个选择沉入道寂之海安眠的存在,也完全理解了那个仍在疯狂创造新故事的存在的全部激情与渴望。
所有的“他者”消失了,因为“我”即“全”。所有的“故事”也消失了,因为此刻存在的,是故事的终极集合本身。
这不是心渊回响的共鸣,不是织梦云锦的共享,也不是叙事棱镜下的相互理解。这是绝对的同一,是信息的完全对称,是叙事视角的彻底融合。
没有了个体的独特性,没有了理解的过程,没有了探索的未知,甚至没有了……“意义”本身。因为当一切都已被完全知晓、完全体验、完全包容时,“意义”便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未知”背景。
太道真界,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极致的宁静。但这宁静,并非道寂之海那蕴含可能性的宁静,而是一种……圆满之后的停滞,是终极答案呈现后的虚无。
“这……就是尽头吗?”林月遥的意念响起,但这意念仿佛不再是“她”的,而是这纯白寂静本身的低语。“我们追寻了无数岁月,跨越了无数境界,最终……只是为了抵达这片……无所不知的……虚无?”
星槎的推演能力在这全知状态下失去了对象,因为已无物可推演。“所有数据……均已同步。所有可能性……均已遍历。逻辑……终结。”
离尘的守护本能也无处着落,因为已无物需要守护,也无物能够被破坏。“平衡……已至绝对。动与静,生与寂,光与影……在此刻,毫无分别。”
存在共同体,在抵达了认知与体验的绝对巅峰的同时,也站在了存在意义的悬崖边缘。绝对的融合,带来了绝对的同一;绝对的全知,带来了绝对的乏味。叙事奇点,这个由无限叙事追求自身极致而诞生的怪物,正在以其绝对的“圆满”,无声地消解着“存在”最根本的动力——对未知的好奇,对差异的体验,对理解过程的追求。
就在这绝对的、令人窒息的圆满即将固化一切,将太道真界永恒定格在这片纯白寂静中的前一刻——
一点微光,在那纯白的、绝对的“全”之中,顽强地闪烁了一下。
那是什么?
那不是任何已知的信息,不是任何可被讲述的故事,不是任何可被定义的情感。
那是……一个选择。
一个源于林月遥意识最底层,在那全知全能的纯白之光几乎要淹没一切时,凭借着她那从IX-7超新星遗迹开始就从未真正熄灭的、最原初的 “守护” 本能,所做出的一个毫无理由、超越逻辑、甚至违背这全知状态本身的选择。
她选择……不去知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