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校长终于有些动容了。他沉吟片刻,对李秀兰说:“建军媳妇,孩子基础确实很扎实,远超一年级水平。直接上一年级可能都有些简单了。这样吧,我把二年级的李老师也叫过来,我们一起看看。”
不一会儿,二年级的班主任李老师,一个三十多岁、戴着眼镜、神情严肃的女老师走了进来。听闻缘由后,她也露出怀疑的神色。
王校长对张诚说:“诚娃,这位是二年级的李老师。李老师,你出点二年级的题目考考他。”
李老师扶了扶眼镜,打量了一下张诚矮小的个子,显然不太相信。她拿起二年级的语文课本,找了一篇篇幅稍长、生字较多的课文《美丽的西沙群岛》。
“你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张诚依旧平稳接过,流畅朗读,遇到“瑰丽无比”、“绽开”、“蠕动”等对于二年级学生算是难词的词语,也毫无滞涩,发音标准。
李老师严肃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裂痕。她又问了几个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张诚均能准确回答,甚至能说出“海水五光十色是因为海底高低不平”这样的细节。
“数学呢?”李老师看向王校长。
王校长示意她出题。李老师在纸上写了一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题:24 x 3 = ?
“72。”张诚秒答。
又写了一道简单的除法:56 ÷ 7 = ?
“8。”
李老师不信邪,直接口述了一道需要两步思考的应用题:“小明有15颗糖,给了小红5颗,又买了现在数量一半的糖,他现在一共有多少颗糖?”
这道题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也有一定难度。张诚只是略一思索,便清晰地说出解题过程:“先算给了之后剩下15-5=10颗,再算买了10的一半就是5颗,最后10+5=15颗。他现在有15颗糖。”
思路清晰,计算准确无误。
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王校长和李老师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浓浓的震惊。这已经不是“聪明”可以形容的了,这是真正的天赋异禀!
李老师深吸一口气,看向张诚的目光彻底变了,从怀疑变成了惊叹和一种发现璞玉的欣喜。“校长,这孩子……二年级的内容对他完全没有挑战性了。”
王校长花白的眉毛也扬了起来,他当机立断:“去把三年级的赵老师也叫来!再拿三年级上册的课本和试卷来!”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不仅三年级的赵老师来了,其他没课的老师也好奇地围拢到了校长办公室门口,都想亲眼看看这个传说中的“神童”。
三年级的赵老师是个中年男老师,性格爽朗。他听说一个四岁孩子要挑战三年级内容,觉得既新奇又难以置信。
他直接拿出一张上学期末的数学试卷复印件,指着后面几道应用题和一道简单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如 12 x 13)。“小朋友,这几道题,你能做吗?”
张诚拿起铅笔,他的小手握笔还显得有些稚嫩,但落笔却稳而快。他不仅写出了正确答案,还在旁边空白处,用清晰的步骤写下了两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过程!
“喏,12乘以13,就是先算12乘以3等于36,再算12乘以10等于120,最后36加120等于156。”他甚至还简单地解释了一句。
赵老师拿着那张试卷,看着上面工整(对于四岁孩子而言)的笔迹和完全正确的答案,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他猛地一拍大腿:“我的老天爷!这孩子是个天才!绝对的数学天才!这乘法我们三年级下学期才正式学,他这就会了?!”
语文方面,赵老师找了一篇三年级要求背诵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张诚看了一遍,便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并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说出了“瀑布很高很壮观,像天上的银河掉下来了”这样符合年龄却又切中要害的理解。
围观老师们发出一阵抑制不住的惊呼和议论。
“了不得!真了不得!”
“四岁啊!这理解力,这记忆力!”
“我教三年级,班里能这么流畅理解诗意的也没几个!”
“老王,这放三年级都屈才了吧?”
王校长此刻心潮澎湃,他执教一生,从未见过如此聪慧的孩子。他看着站在办公室中央,面对众多老师的目光和议论依然镇定自若的张诚,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他示意老师们安静,然后非常郑重地对李秀兰说:“建军媳妇,情况我们都看到了。张诚同学的天赋,是我生平仅见。让他按部就班从一年级读起,完全是浪费时间!”
他顿了顿,环视一圈在场的老师,声音洪亮地宣布:“经过我们几位老师的一致评估,决定让张诚同学——直接进入三年级学习!”
“嗡——”办公室内外再次响起一片哗然。虽然早有预料,但直接从一个未入学的四岁幼童跳到三年级,这在这个村小的历史上,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