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欧田村却丝毫没有假日的松懈。
新铺的水泥路在晨光中泛着青光,比石门乡到昌朋县的道路还要平整宽敞。
厂房里,设备调试已进入最后阶段,只等环保专家前来检测。
黄政找到周村长,低声嘱咐:“老周,明天环保专家来测试,你想个办法把刘珊珊支走几天。等数据出来后再让她回来。等她回来时,让村里的妇女们一下,就说环保测试不合格,故意让她听到。”
周村长对这个叛徒早已恨得牙痒:“放心交给我。我就说她娘家有急事,让她回去几天。”
黄政点头:“注意方式,别让她起疑。”
第二天天未亮,黄政和王磊就开车前往县城郊外路口等候。
上午十点,几辆车在黄政身边停下。
最前面一辆车的车窗摇下,开车的竟然是林晓。
“黄大书记,上副驾。”林晓爽朗地招呼。
黄政走近车边,有些惊讶:“林记者,你怎么来了?”
林晓笑道:“上次走得匆忙,我的视频结尾还没拍完呢。而且不只我来,你看看后面...”
黄政向后看去,顿时愣住——杜玲和杜珑也从后坐下来了。
“玲玲,杜珑,你们也来了?”黄政下意识地叫道。
等他上了副驾系好安全带,却发现车内异常安静。
他奇怪地转身看去,只见林晓和杜珑都意味深长地盯着他看,而杜玲则脸红地把头靠在杜珑肩上。
黄政有些摸不着头脑:“你们...咋了...玲玲你病了?”
杜玲性格本就活泼,此时却难得地扭捏起来:“哎呀...我...我没事。晓晓...开车...”
杜珑一语道破天机:“黄政,你叫我杜珑,叫我姐玲玲。我是该叫你政哥呢,还是...”话没说完,就被杜玲捂住了嘴。
黄政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无意间用了太过亲密的称呼,把自己的心里话露陷了,不由得摸摸头,尴尬地笑笑。
杜玲不想让黄政太难堪,嗔怪道:“死林晓,你开不开?不开我下车了!”
林晓哈哈大笑:“收到收到!”一脚油门,车子向石泉门乡欧田村驶去。后面环保专家队的车和王磊的车也紧随其后。
三小时后,车队驶入欧田路段。林晓感叹道:“累死我了!乡镇公路还不如村公路。这样的干部要来干什么?黄政你快点成为县委书记,把昌朋县到下面这段加宽修好!”
黄政连忙摆手:“林记者,这话可不能乱说...”
杜珑却微微一笑:“我看可以...不会很久的。”
杜玲伸手轻轻摸了摸黄政的后脑勺:“嗯嗯...加油哦!”
这番亲昵的举动让黄政耳根发烫,车内顿时又陷入一阵微妙的沉默。
......
到达欧田村后,环保专家团队立即开始工作。
领队的李教授是环境工程领域的权威,也是杜玲通过父亲的关系请来的。
“黄书记,带我们看看你们的环保设施。”李教授开门见山。
黄政和王磊带着专家团队仔细查看了污水处理系统:从厂房排出的废水先经过一套环保设备处理,然后流入村民挖掘的几个沉淀池,最后才排入农田。
“我们计算过,经过处理后的水质可以达到灌溉标准。”黄政递上一份材料,“这是我们的处理工艺和预期数据。”
李教授仔细翻阅着材料,不时点头:“用化学方法中和果酸,再用生物法降解有机质...思路很清晰嘛!不愧是清华的高材生。”
检测工作持续了整个下午。村民们远远围观,既期待又忐忑。周村长按照计划,早已支开了刘珊珊。
傍晚时分,检测结果出来了。李教授拿着报告,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黄书记,恭喜!各项指标全部合格,甚至比预期的还要好。处理后的水可以直接用于灌溉,沉淀下来的果渣还能做有机肥!”
围观的村民顿时欢呼起来。周村长激动地老泪纵横:“太好了!太好了!”
林晓抓紧时间拍摄记录这一切,杜玲和杜珑也相视而笑。
就在这时,一辆摩托车悄悄停在远处树荫下——是金荣火派来打探消息的人。见此情景,那人立即掉头回去报信了。
黄政看在眼里,却不动声色。他早就料到乡里会派人暗中观察。
晚上,村里举行了简单的庆祝宴。李教授举杯说道:“黄书记,你们这个项目完全可以作为贫困山区产业脱贫的典范!我会把检测结果形成正式报告,到时候发给你一份。”
黄政感激地敬酒:“多谢李教授!这都是乡亲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宴席结束后,黄政特意找到林晓:“林记者,今天的检测结果,能不能暂时不报道?”
林晓挑眉:“为什么?这可是正面典型啊!”
黄政压低声音:“乡里那边...我想等罐头厂正式投产后再公开。现在太早曝光,恐怕会节外生枝。”
林晓会意地点头:“明白。那我先做内部资料,等你的信号再发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