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可靠的评估标准,需结合肿瘤浸润深度、是否存在肝转移或腹膜扩散、淋巴结状态及血管侵犯等临床指标。
根据这些标准及夏樰的检查结果,可以确认她的胃癌尚属早期,癌细胞仅浸润至黏膜层及黏膜下层。
正如江主任所言,此类病例五年生存率超过90%,完全有保障。
只要成功实施胃大部切除术,就能在病灶扩散前彻底切除。
听着何烁流畅的专业分析,何建华坐回办公椅,喝了口水。
你小子,我实在好奇——当年考试是不是故意放水?这些专业知识从哪学来的?
何烁笑了笑,迅速编造理由:其实我之前没打算当医生,故意考砸想让您失望,好换个专业。
但今天从死神手里抢人的感觉太棒了。您放心大伯,我以后一定认真干。
——开什么玩笑,他绑定的可是大医系统这种金手指,怎能暴殄天物?
何建华半信半疑,不过想到侄子一贯的作风,倒也符合逻辑,便不再深究。毕竟何烁的天赋对急诊科只有好处。
何主任,江主任。一位鬓角微白的老医师叩响办公室门。
孙主任。何建华起身相迎,正好请您来会诊。
这位孙主任是消化内科的资深专家,即将退休。作为医院元老级人物,所有胃癌手术都由他亲自主刀。
三位主任医师与江晓淇仔细研究了患者的病历和检查报告,经过长时间讨论后,孙主任最终提出的治疗方案竟与实习生何烁的建议完全一致。何建华和江晓淇不禁向何烁投去诧异的目光——这个年轻人真的只是实习生吗?
随后,医疗团队前往留观室查看夏樰的状况。此时患者已经苏醒,但由于失血量达到2000毫升(相当于全身换血),显得格外虚弱。孙主任在进行腹部触诊时,夏樰因剧痛紧抓床单发出 ** 。
完成基础检查后,孙主任将患者父母刘梅和夏冬海请到病房外沟通。夏冬海一边安抚情绪激动的妻子,一边询问治疗方案。孙主任解释道:我们建议实施胃大部切除术,这样能彻底清除病灶,治愈率可达90%。当然,最终是否手术还需要家属决定。
听到早期胃癌就要切除胃部,刘梅急切追问是否有保守治疗方案。孙主任明确表示其他疗法只会增加患者痛苦。这时何烁补充说明:您提到的可能是靶向治疗。虽然这种疗法能精准打击癌细胞,但目前胃癌靶向药物种类有限,主要涉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生成 ** 等几类。
(
这些措施都无法阻止癌细胞扩散,病情仍在恶化。
保胃还是保命,答案其实很明确。
况且,胃大部切除术后仍会保留部分胃功能。夏樰术后只需控制饮食量,及时补充营养,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孙主任打量着何烁:这小医生面生,是新来的?
对,实习医生何烁。你来之前,他已经在办公室提出了胃大部切除术的方案。何建华颔首,眼中带着赞许,你给出的治疗方案,和他几乎不谋而合。
孙主任走到何烁面前:何主任说的属实?他转向江晓淇求证,后者也点头确认。
尽管不愿相信,但事实摆在眼前——这个实习生的诊疗思路,竟与资深主任如出一辙。
你愿意参与后续治疗吗?
实习生也能参与治疗?
如果可以的话。虽然夏樰现在归属急诊科,但术后仍需转往消化内科。急诊病床永远供不应求。
不过夏樰是他的首诊患者,更是承载着童年回忆的《家有儿女》角色。他决心全力以赴。只要获准参与治疗,凭借系统赋予的百年胃癌诊疗经验,他有十足把握。
很好。孙主任显得很满意,患者本就是急诊收治,理应由你跟进。但我希望手术时也能见到你。
他转向何建华:何主任意下如何?毕竟从未有过实习生进手术室的先例。
何建华愕然:让他进手术室?您确定?
当然。孙主任对何烁青眼有加,能提出相同方案,说明他确实具备专业素养。虽然还是实习生,但绝对是可造之材。
这位临近退休的主任眼中闪着光:不如把这孩子调来消化内科?我们正需要这样的好苗子。
何建华哪能容忍这种明目张胆挖墙脚的行为。
孙主任,这年轻人是我们急诊科的。观摩手术可以,但主刀绝对不行,他还没到那个水平。
没问题。孙主任答应得很干脆,他本就只想培养新人。不过新人终究是新人,即便过了实习期,想主刀手术也绝非易事。
更别说何烁才刚来报到。
见两人三言两语就决定了自己的去向,何烁暗自撇嘴。也罢,能进手术室总比在外头干等着强。
敲定手术方案后,孙主任和何建华继续与家属商定手术时间。这种手术自然是越快越好,毕竟夏樰尚处于胃癌早期。
拖延只会增加变数。
等何建华与刘梅、夏冬海夫妇讨论完手术细节,已是半小时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