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阳光变得温和了许多,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林尘小院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赵铁柱提着一个布包,脚步轻快地走进巷子,远远就听到了熟悉的 “铮铮” 剑鸣声,清脆而坚定,像是在迎接他的到来。
“林师兄!” 他隔着老远就喊了一声,声音里带着几分雀跃。自从上次两人坦诚相见后,他就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地送食物,每次来都能光明正大地走进小院,这种感觉让他心里格外踏实。
院中的林尘听到声音,收剑回鞘,转过身看向门口。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衫,额头上沾着细密的汗珠,脸颊因为高强度训练而泛着健康的红晕。看到赵铁柱,他原本紧绷的嘴角微微松动,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来了。”
“嗯!” 赵铁柱快步走进小院,将手里的布包递过去,“俺今天特意跟王师傅要了点白面,蒸了几个馒头,还带了点腌菜,师兄你趁热吃。”
布包里的馒头还冒着热气,裹着粗布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暖得人心里发颤。林尘接过布包,走到石桌旁坐下,打开布包 —— 三个雪白的馒头整齐地摆着,旁边还有一小罐用油纸封好的腌菜,里面是切成丝的萝卜干,泛着油光,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多谢。” 林尘拿起一个馒头,咬了一口。白面馒头的松软和麦香在口腔里散开,比他之前吃的杂粮窝头更显细腻。他一边吃,一边看向赵铁柱,“今天怎么过来得这么早?”
“俺今天值早班,劈完柴就过来了。” 赵铁柱在门槛上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院心的训练区,“师兄,你刚才那几剑真好看,比上次更利索了!”
林尘的动作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自从赵铁柱开始频繁来小院,他的训练似乎也多了一份 “观众” 的意义。以往只是单纯为了变强而坚持,现在偶尔看到赵铁柱专注的眼神,竟也会生出几分 “不能辜负这份期待” 的念头。
“还不够。” 林尘轻声说,“速度和精准度还能再提升。”
“已经很厉害了!” 赵铁柱连忙摆手,语气里满是真诚的钦佩,“俺昨天在伙房听几个弟子说,他们练了半年的基础剑法,都没师兄你这拔剑动作标准。”
林尘没有接话,只是慢慢吃着馒头。赵铁柱也不觉得尴尬,依旧兴致勃勃地说着:“对了师兄,俺昨天听王师傅说,后山南侧最近新长出了一片野荞麦,应该能吃。那边的巡执事是张叔,他人挺好的,不会随便为难人,你要是去觅食,可以去那边看看。”
林尘抬起头,看向赵铁柱。他知道,这些看似随意的消息,都是赵铁柱特意记下来的。伙房人多口杂,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议论,赵铁柱却总能精准地捕捉到对他有用的信息,比如哪里有可食用的野菜,哪个区域的执事比较宽容,甚至王强那伙人的动向。
“知道了。” 林尘点头,将这份心意默默记在心里。
接下来的日子,赵铁柱成了林尘小院的常客。每天做完伙房的活,他都会绕路过来,有时带着热乎的饭菜,有时只是坐在门槛上静静看着林尘练剑。他话不多,却总能在细微处提供帮助 —— 看到水缸快空了,就默默去井边挑水装满;发现院角的杂草长多了,就趁着林尘休息时悄悄清理干净;甚至会把自己攒下来的、用来擦汗的粗布巾,偷偷放在石桌上,供林尘训练后使用。
林尘也渐渐习惯了这份陪伴。他依旧沉默寡言,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修炼中,但会坦然接受赵铁柱带来的食物,会在他帮忙挑水后说一声 “辛苦”,偶尔在休息时,也会听赵铁柱絮叨伙房的趣事 —— 比如王大师傅今天蒸馒头时不小心放多了盐,比如李婶又在念叨她远嫁的女儿,比如哪个弟子因为偷拿伙房的食材被抓住,罚了半个月的贡献点。
这些琐碎的、充满烟火气的日常,像是一股清流,冲淡了修仙世界的残酷和冰冷,让林尘的小院多了几分 “家” 的温暖。
这天下午,林尘正在进行高强度训练,剑鸣声在小院里回荡。突然,巷口传来一阵喧哗声,夹杂着王强嚣张的叫喊:“林尘!你给老子出来!躲在院子里算什么本事!”
林尘的动作没有停顿,依旧专注地拔剑、收剑,仿佛没有听到外面的声音。但他的指尖微微收紧,握剑的力度比之前更沉了几分。
门口的赵铁柱原本正低头擦拭着手里的斧头(他刚才帮林尘劈了些木柴,准备用来烧热水),听到声音后,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站起身,悄悄走到院门口,透过门缝往外看 —— 王强带着李虎和张豹,正站在巷口,手里拿着木棍,一副来势汹汹的样子。
“师兄,你别出去,俺来应付他们!” 赵铁柱压低声音对院中的林尘说,然后深吸一口气,推开院门走了出去。
“王师兄,你们怎么来了?” 赵铁柱脸上带着憨厚的笑,故意挡在院门口,像一堵墙一样拦住了王强等人的去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