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透,院墙外的露水还没被风吹干,林尘就已经醒了。
他是被胸口的隐痛惊醒的,昨晚被赵铁柱送来的粥暖透的身子,经过一夜休息,伤口的疼又清晰地冒了出来。他慢慢坐起身,靠在土墙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双手 —— 掌心的伤口涂了苏婉清送的金疮药,已经不再渗血,只是结痂的地方紧绷着,稍微动一下就牵扯得疼。
土炕边的地上,那柄锈迹斑斑的铁剑还立在那里,剑刃上的泥点被他昨晚用清水擦干净了,露出里面暗沉的金属光泽。林尘盯着铁剑看了一会儿,眼神渐渐变得坚定。
仙路断了,可日子还得继续。十日之期还剩八天,二十点贡献点还没着落,他不能就这么放弃。就算只能靠凡胎肉体练剑,也要练出个样子来 —— 至少,要能在青云宗活下去。
他挣扎着下床,走到院角的破瓦罐边,倒了点清水,简单洗漱了一下。清晨的水格外凉,激得他打了个寒颤,却也让他的脑子更清醒了。他摸了摸怀里的布袋,里面还剩两颗朱果,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没动 —— 这是他现在唯一的 “救命药”,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用。
昨天赵铁柱送来的馒头还剩一个,林尘拿起来,慢慢啃着。粗面的口感依旧粗糙,却能勉强填饱肚子。他一边吃,一边在心里盘算:之前练剑,只是一味地重复拔剑、挥剑,虽然能锻炼臂力,却效率太低,而且动作里肯定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他需要找个办法,让自己的练剑更高效。
“旁观。” 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演武场每天都有弟子练剑,尤其是那些内门弟子和外门精英,他们的剑法比他这种野路子不知强多少倍。就算他不能修仙,不能学那些需要灵气支撑的剑技,至少能看看他们的发力方式、动作协调 —— 这些,总该是凡人也能借鉴的吧?
吃完馒头,林尘拿起铁剑,插在背后的剑鞘里(那是他从杂役堂废弃的兵器堆里捡来的,破旧却还能用),然后锁上院门,朝着演武场的方向走去。
清晨的青云宗,还很安静。石板路上偶尔能看到几个早起的杂役弟子,扛着柴火或者提着水桶,匆匆走过。路边的树木上,挂着晶莹的露水,风一吹,就滴落在地上,溅起细小的水花。林尘走得很慢,一方面是因为胸口还有些疼,另一方面,他在观察路边的弟子 —— 有的弟子在晨跑,脚步轻盈,呼吸稳定;有的弟子在站桩,身姿挺拔,一动不动。他下意识地模仿着那些站桩弟子的姿势,调整自己的呼吸,却发现没一会儿就觉得腰酸背痛 —— 看来,就算是最基础的站桩,也有门道。
演武场在青云宗的东侧,是一片很大的青石广场,周围种着几棵高大的古槐,枝叶繁茂,能遮住不少阳光。林尘走到演武场边缘时,已经有不少弟子在练剑了。
广场的东边,一群外门弟子正在教头的指导下,练习基础剑法 “青锋十三式”。教头拿着一根长棍,时不时地敲在某个弟子的身上,呵斥道:“动作标准点!手腕要稳!你这是挥剑,不是砍柴!” 被敲到的弟子赶紧调整姿势,脸上满是紧张。林尘远远地看着,发现这些弟子的动作,比他之前练的要规范很多,尤其是在转身、挥剑的衔接上,显得很流畅。
“看来,我之前的动作,确实有很多多余的地方。” 林尘在心里想,他找了个靠近古槐的角落,那里比较偏僻,不容易被人注意到,而且视野开阔,能看到演武场大部分地方。
他的目光,很快就被广场中央的几个人吸引了。
那里有三个内门弟子,穿着紫色的内门弟子服,正在练剑。其中一个紫衣青年,身材挺拔,面容俊朗,手里拿着一柄银色的长剑,舞动间,剑光霍霍,隐隐能听到风雷之声。林尘注意到,青年的剑尖上,萦绕着一层淡青色的毫芒,每次他刺向旁边的铁木桩时,那层毫芒都会暴涨几分,然后 “噗” 的一声,铁木桩上就会留下一个深深的剑痕。
“好强的力量。” 林尘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他紧紧地盯着紫衣青年的动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 青年出剑时,双脚会微微分开,膝盖弯曲,重心下沉;挥剑时,腰胯会跟着扭转,手臂伸直,力量仿佛从脚下一直传到剑尖;收剑时,手腕轻轻一抖,剑尖的毫芒就会收敛,动作干净利落。
“原来如此,力量不是只靠手臂,还要靠腰和腿。” 林尘下意识地模仿着紫衣青年的姿势,双脚分开,膝盖弯曲,双手虽然没有握剑,却做出了挥剑的动作。他能感觉到,当腰胯扭转时,身体里确实有一股力量在流动,比单纯用手臂发力要轻松很多。
广场的另一边,还有一个白衣女子,也是内门弟子。她的剑法则和紫衣青年完全不同,没有那么强的爆发力,却显得轻盈灵动。女子的身形飘忽,像一片落叶,剑随身走,每一次出剑,都恰到好处地避开了空气的阻力,剑锋划过空气时,只发出细微的 “嗤嗤” 声,留下道道残影。林尘注意到,女子的脚步很轻,几乎听不到声音,而且她的呼吸和动作完全同步,吸气时收剑,呼气时出剑,显得很有节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