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厂,后勤处采购科。
林安拿着王处长亲自开的条子和工作证,踏进了这个未来要待上很长一段时间的地方。
采购科的办公室不大,就三张办公桌拼在一起,坐着三个年纪不小的采购员。
一个正拿着个大茶缸子吹着热气,一个翘着二郎腿在看报纸,还有一个戴着老花镜,正在那儿慢悠悠地整理票据。
看到林安这个生面孔进来,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就投了过来,眼神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和排斥。
“新来的?”看报纸的那个中年男人,眼皮抬了抬,语气懒洋洋的。
“三位师傅好,我叫林安,今天第一天来科里报到。”
林安脸上挂着客气的笑容,姿态放得很低。
自己一个十八岁的毛头小子,靠着厂长一句话就空降到采购科这个肥缺上,这帮老油条心里肯定不服气。
想在这里站稳脚跟,不被他们排挤,就得拿出点真本事来。
“林安?”整理票据的那个老花镜,扶了扶眼镜,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他,
“就是那个英雄林建国的儿子?”
“对,就是把院里几个大爷全送进学习班,还把杨厂长和聋老太太都给干倒了的那个?”
喝茶的大茶缸子也来了兴趣,放下茶缸子,一脸八卦地看着他。
看来,四合院里那点事,早就传遍了整个轧钢厂。
也难怪他们会是这副表情。
在他们眼里,自己估计就是个心狠手辣,背景通天的刺头。
“都是街坊邻居们抬爱,瞎传的。”林安笑了笑,不卑不亢地说道,
“我就是个普通职工,以后还要请三位师傅多多关照。”
他这话说得谦虚,但那三个老油条可不信。
“关照谈不上,互相学习。”
看报纸的那个男人,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他叫赵爱国,是采购科的老资格了,自诩为科里的二把手,平时最是看不惯这种靠关系进来的年轻人。
“小林啊,既然来了,那就是咱们科里的一份子了。”
戴老花镜的钱师傅慢悠悠地说道,
“咱们采购科,不比别的科室,没那么多规矩。
但是呢,丑话说在前头,咱们这儿是凭本事吃饭的地方。
你要是能给厂里弄来东西,你就是大爷。
你要是跑出去一个月,连根毛都带不回来,那可就别怪我们这些当师傅的,说话不好听了。”
“钱师傅说得对。”喝茶的孙师傅也跟着附和,“
小林,你年轻路子广,又是李厂长面前的红人。
我们这几个老家伙可都指望着你,给咱们科里开开张呢。”
这三个人一唱一和,明着是提点,暗地里却是在给林安下马威。
那意思很明显:小子,别以为你有人罩着就了不起了,
到了我们这一亩三分地,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
拿不出成绩来,我们照样不认你!
林安哪里听不出他们话里的意思?
他心里一阵冷笑,面上却是不动声色,还是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
“三位师傅说的是。我刚来,业务不熟,确实需要好好学习。
不知道科里最近有什么采购任务?我想先跟着师傅们跑一趟,熟悉熟悉流程。”
他想先看看,这帮老东西到底想怎么为难自己。
赵爱国和钱、孙二人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丝不怀好意的笑容。
“小林啊,既然你这么积极,那我们这些当师傅的,也不能打击你的积极性。”
赵爱国放下报纸,从抽屉里拿出一张采购单,扔到了林安面前。
“喏,这是厂里食堂急需的一批物资,就交给你了。”
林安拿起那张采购单,低头一看,眉头瞬间就挑了起来。
采购单上写得清清楚楚:
猪肉,五百斤。
鸡蛋,一千个。
白面,一千斤。
要求:三天之内,必须完成!
林安看着这张采购单,心里都快笑出声了。
好家伙!
真是看得起我啊!
现在是什么年头?1960年!全国上下都缺吃少穿的饥荒年!
别说五百斤猪肉了,就是五十斤,那都得是厂长书记特批,才能弄到的紧俏物资!
他们居然让自己在三天之内,弄来五百斤猪肉,一千个鸡蛋,还有一千斤白面?
这不是明摆着要看自己笑话吗?
这任务要是能完成,他林安的名字倒过来写!
“怎么样?小林,有没有问题?”赵爱国看着他,嘴角勾起一抹看好戏的弧度。
“是啊,小林,你可是李厂长亲自点的将,这点小事对你来说,应该不算什么吧?”
孙师傅也在一旁阴阳怪气地附和。
钱师傅虽然没说话,但那双老花镜后面的眼睛里,也全是幸灾乐祸的笑意。
他们三个人,在采购科干了十几年了,什么样的人没见过?
像林安这种靠关系进来的年轻人,他们见得多了。
一个个眼高于顶,自以为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