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王兼祥说的不只是姜比,还有钟木河、篮篮、天小丹那些人。”
“连旧账都翻出来了?”
“这相声越来越有意思了。”
随着相声的进行,直播间人数持续攀升,竟然突破了三百万。
要知道,这三百万可都是真实观众,没有一个僵尸号。
王兼祥:“所以说,你那种老套的方式不行,容易出事。”
“对对对,我也得创新,那你给我演示一下?”
王兼祥:“看好了,我这个新人是怎么创新的——”
“各位先生们女士们,你们想变得像叶所长一样英俊潇洒、玉树临风吗?女士们先生们,你们想和叶所长夫人一样美丽动人吗?”
“大伙儿赶紧买这红布吧!拿它做件大褂,男的穿上像叶所长一样气度不凡,女的穿上像叶所长夫人一样明艳动人。”
木曾瑞一愣:“你这叫创新?”
王兼祥:“对,我这叫紧跟时代的新式叫卖。”
“我看这不像创新。”
王兼祥:“那你说是什么?”
“是拍马屁。”
王兼祥:“我怎么拍马屁了?”
“你这不是在捧叶所长吗?再说,叶所长英俊潇洒、风度翩翩,跟红褂子可没关系。”
王兼祥:“那和什么有关?”
木曾瑞:“那是叶所长生来英俊,天生的气质,谁也学不来。”
王兼祥一挥手:“得了吧,我看你才是马屁精。”
王兼祥和木曾瑞鞠躬谢幕,台下掌声热烈。
连被调侃的叶华也忍不住鼓起掌来。
这才是贴近生活、引发共鸣的相声。主题上有了“新”意,那就是创新。
内容也有深度。
暗讽那些阿谀奉承之辈,甚至影射了曾被叶华处理的篮篮、钟木河等人。
和观众的互动也到位。
笑点和包袱同样没少。
这样的相声,才称得上是好作品。
当然,若论调侃的犀利与笑料的尺度,比起郭德铁还差一些。
不过也能理解,毕竟是王兼祥和木曾瑞首次尝试创新,初次难免有不足。
要是换成郭德铁——
叶华相信,别说调侃他小心眼,怕是能把他调侃得无地自容。
“王兼祥秘书长的作品风格变化挺大。”
“是,看来叶所长的出现,终于让相声界有了一些新气象。”
郭德铁和于岩低声交谈着。
他们俩目睹这番变化,心中既喜且忧。
两人心知肚明:论传统相声功底,他们远不及老一辈艺人,唯有在创新上寻求突破。可如今老艺人们也开始推陈出新,这让他们倍感压力。
所幸这些老艺术家年事已高,不会真正威胁到他们的立足之地。但上行下效之下,创新作品必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感受到压力了?叶华察觉到了郭德铁的心事。
果然什么都瞒不过叶所长。说实话,我确实有些不愿看到他们改变。郭德铁轻叹道。
有压力是好事,压力催生动力。若是一潭死水,难道你们真以为单凭一己之力就能让相声艺术重焕光彩?叶华语重心长地说。
任何行业、任何技艺的繁荣,从来都不是靠单打独斗实现的。
正如如今桦夏涌现的诸多优秀作品——文玉的《斗狼》与《流浪星球》,叶华熟知的《公民的名义》,还有周星星的电影。但若仅靠这几部作品,就能断言桦夏影视业崛起吗?显然不够。
只有当桦夏每年能产出十部、数十部精品时,才称得上真正崛起。这条路任重道远,非朝夕可成。
叶所长,我明白您的意思。您放心,相声界绝不会拖后腿!这时王兼祥刚从台上下来,身旁跟着木曾瑞。
王先生、木先生,您二位的表演真是难得一见的佳作。郭德铁由衷赞叹。
比你还是差得远喽,老了,不中用啦。王兼祥连连摆手。他向来不爱虚名,若真有意争锋,当初也就没姜比什么事了。
创新是好事。你们看,这样的创新方式就能引起观众共鸣。
叶华将直播弹幕切换给王兼祥观看。
“王老师,再来一段吧!”
“强烈要求王老师加演!”
“必须返场!”
“大家真心希望您再演一段!”
回过神后,叶华继续说道:“相声作品确实最好传递积极能量,但前提是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首先要能给人带来快乐。观众听相声,就是希望在这个压力重重的社会里找到一片放松心情、暂时忘却烦恼的天地。如果相声失去了逗人笑的本心,反而一味向观众灌输各种观念,这样的作品怎么可能受欢迎呢?”
“说得对,叶所长。我当初转变思路也是出于这个考虑——大家来听相声不就是为了开心吗?如果听段相声像上课一样,谁还愿意来呢?”
郭德铁深表赞同地点头。
“照你这么说,要是听相声像上课,那还要学校老师做什么呢?哈哈。”叶华打趣道。
郭德铁脸一红,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叶所长,我就是随口一说,您可别当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