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家是临街的铺面,说起来也是很巧,大姨买房子的时候,这里只是普通的居民房,后来修了路,通了公交车,大姨家门口一下子就变成门面房,身价直接上涨。
大姨也没有把门面出租,而是选择自己干,卖起了杂粮煎饼,豆浆等早餐,每天上午和下午营业,因为干净卫生,生意还是挺不错的。
姚瑶三轮车停在门口,大姨一眼就看见了姚瑶,她没有说话,将手上的煎饼做好递给顾客后,才看着姚瑶一脸戏谑的说道:“呦!稀客呀!”
讽刺味拉满,这语调就跟批发过来的一样。
和姚妈的打招呼方式如出一辙,这是她们闹过别扭后的打招呼方式。
姚妈会这样和姚瑶打招呼是因为他们之前因为回家种田的事情闹了别扭,大姨会这样别扭是因为姚瑶相亲的事情。
姚瑶回家种田这件事,几乎所有的亲戚都知道,大姨知道后是第一个没有反对的,打电话来关心了一下,还顺便让她去相亲。
在大姨的眼中,二十二岁也到了说婆家的年龄了,在她的关系网中找到了一个适合姚瑶的相亲对象,二十六岁,镇子上有房,有车,每月收入八千块,家庭人口简单,为人老实不错。
姚瑶是不排斥相亲的,她觉得相亲没有什么,万一遇见合适的呢!大海捞针万一哪天真的捞起针了呢!
更何亮,她这种情况有对象比较好,对象可以帮忙种田啊!
就这一点,找对象也是很难的,她在学校的时候差一点就谈对象了,两人当时是属于互有好感的那种,他们准备谈对象前,就说了一下自己以后的规划,对方家在南方,要回家继承家里的百亩花田,他要把家里的花打出品牌,走入高端市场。
很巧的是,姚瑶也要回家继承家里的二十亩地,两人都是有家业要继承的人,真的无法到对方家里生活,于是一场爱情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这是及时止损,农学生少有几个是恋爱脑,再恋爱脑的人,太阳晒一晒就清醒了,忙起来就忘了。
所以对于相亲一事,她并不反对,从回家种田开始,她就决定找个本地的人,能陪她种地的,一个人种田还是挺无聊的。
陪着姚瑶一起种地!大姨当时就说了姚瑶一顿,然后就把电话挂断了,在她看来这要求简直就是无理取闹,现在谁家好男人会下地种田?现在的人都是以金钱来衡量成功与否,种田的人从来都不在衡量的范围。
甚至种田人在很多人眼中成为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信息的发达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所有人的视线中看得见的都是城市的美好生活,生活在田野中的农民像是被遗忘了一样,年轻人没有人会愿意回到农村生活,更何况那个相亲对象是镇子上的,可以说也是个城里人,哪个城里人会愿意陪对象种地的?但凡脑子好使的,都不会做出这种事。
大姨也知道没有人会同意这个要求,这不是要求,是强人所难,有的城里男人愿意娶农家女,却没有哪个城里男人会愿意娶一个农民,更何况还是陪对方回家种田,这更不可能。
这场相亲也无疾而终。
姚瑶在菜场卖菜的事情大姨也是知道的,但姚瑶从没有来过她家,大姨一直以为姚瑶是因为相亲那事生她气,才不来她家的,心里还难过了好几天,直到今天姚瑶出现在家门口。
看着出现在家门口的姚瑶,大姨心中一松,嘴巴一张就成了那句批发来的话,稀客呀!
“大姨,快快快,帮我拿一下东西,我拎不动了。”姚瑶一点都不在意大姨的话术,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当然,大姨怼的是她老妈。
两人是亲姐妹,说话很少是心平气和的,都是怼来怼去的,小时候的姚瑶承担了一部分的炮火,早就习惯了。
看姚瑶那费力的样子,大姨赶紧上前,一边帮忙提东西,一边问道:“你拿的什么东西?怎么这么多?车上怎么还有这么多?”
大姨上前才发现三轮车车斗里装的满满的,有些不理解姚瑶要干什么。
“那些都是我要送人的。”姚瑶简单的解释了一句,将带来的东西放进大姨家里,一一摆开说道:“这两袋子是菜,这一袋子是豆子,这一袋子是兔子肉,这个是蜂蜜.......”
“你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你不过日子了?”大姨看见地上东西,一点都没有开心的表情,反而是一脸的不满,要是姚瑶只带了蔬菜来她不会说什么,但这么多东西,都给了她,姚瑶怎么办?
“这一点都不多,等我的西瓜,洋柿子,豇豆这些菜上来了,我再给你送一些。”姚瑶一点都不觉得自己送的多,她小时候就经常待在大姨和姑姑家,这件事她一直记得,小时候没有能力做些什么,现在长大了,还买不起什么贵重的物品,但自己种的菜什么的还是给得起的,细水长流吧!
“你不是要卖菜的吗?都给我你卖什么菜啊!”大姨一脸的不赞同,生怕姚瑶把菜都给了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