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SE组织如同附骨之疽,持续不断地在各类国际学术会议、专业论坛和媒体上,对匠人村主导的标准草案提出各种“专业性”质疑。他们不再进行赤裸裸的攻击,而是不断抛出新的“研究数据”和“伦理思辨”,将水搅浑,试图将标准制定拖入无休止的争论泥潭。尽管匠人村团队以严谨的答复和公开透明的姿态一一回应,但这个过程极大地消耗了时间和精力,标准发布的进程被明显拖慢。
“这帮人就像牛皮糖,甩都甩不掉!”二狗看着又一份需要回复的长篇质疑文件,烦躁地抓了抓头发,“他们根本不在乎真相,就是想拖垮我们!”
林雪揉了揉眉心,略显疲惫:“这就是他们的策略。利用国际规则和学术争论的复杂性,让我们陷入持久战。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可以靠实力说话,但标准和规则层面的博弈,很多时候比拼的是耐心和影响力。”
李哲更是感到一种无力感,他擅长与技术逻辑打交道,却对这种充满话术和意识形态的软性攻击有些束手无策:“他们总是站在道德高地上,质疑我们的动机,放大潜在风险,让我们自证清白……这太被动了。”
铁柱听着众人的抱怨,神色却异常平静。他走到办公室一侧的书架前,上面不仅摆放着技术书籍,还有大量关于东方哲学、艺术史和文化理论的着作。他抽出一本泛黄的《考工记》,轻轻摩挲着封面。
“他们攻击的,不仅仅是几项标准。”铁柱的声音沉稳,带着一种看透本质的冷静,“他们攻击的,是我们所代表的这种将科技深度融入文化传承的发展模式本身。他们恐惧的,是东方智慧与现代科技结合后,可能催生出的、他们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控的新的文明形态。”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所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和他们缠斗。我们要跳出他们的逻辑陷阱,将这场争论,拉回到文化与价值的本源上来。”
一个新的思路在他脑中形成。
“林雪,GTSE那边的常规回应继续,但策略要变。不要再被动地逐条反驳,我们要主动设置议题!”铁柱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以国家级中心的名义,发起一个名为‘科技时代的手工精神与文明对话’的全球系列高峰论坛!邀请全球顶尖的哲学家、人类学家、艺术家、科技伦理学者,当然也包括GTSE那些‘专家’,共同探讨在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手工艺的价值、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科技发展的伦理边界究竟是什么!”
林雪眼睛一亮:“我明白了!把战场从枯燥的技术标准,扩大到更广阔的人文思想领域!让全球的智者来辩论,到底什么才是真正负责任、有远见的科技发展路径!”
“对!”铁柱点头,“同时,在论坛上,我们要全方位展示匠人村的实践——不是冷冰冰的技术参数,而是科技如何让老匠人的手艺得以更精准地传承,如何激发出新的艺术形式,如何让古老的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我们要用鲜活的事实,告诉世界,我们的道路,是充满人文关怀和生命温度的!”
策略的改变,如同给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筹备全球高峰论坛的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展开。邀请函发向了世界各地真正具有独立思考和影响力的学界泰斗和文化名人。
与此同时,铁柱授意李哲,在“星璇”系统中加入了一个新的探索模块——“文明基因库”。这个模块不再仅仅学习艺术图案和物理结构,而是开始尝试分析和学习不同文明的核心哲学思想、美学原则和造物逻辑,试图从更深的层面理解文化多样性,并探索基于不同文明基因的创造性表达。这既是技术上的新挑战,也是对GTSE那种试图用单一“西方现代性”标准框定所有文明发展路径的隐性反驳。
就在论坛筹备紧锣密鼓进行时,那位代号“收藏家”的新对手,终于露出了他的獠牙,但方式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没有发动商业攻击,也没有介入标准之争,而是通过一位极具分量的中间人,向铁柱发出了一份极其私人的、措辞优雅却不容拒绝的邀请——邀请铁柱携匠人村核心作品,参加在其瑞士私人古堡举办的“跨越时空的对话:收藏家沙龙”。沙龙的主题是“机械时代的手工灵魂”,受邀者皆是全球顶级的收藏家、艺术赞助人和古老家族的成员。
随邀请函附上的,还有一份看似随意、实则经过精心挑选的“意向收藏清单”,上面罗列了包括“织梦者”、“生长”系列代表作,以及数件尚未公开的、蕴含着独特东方哲思的试验性作品。清单末尾,用花体字写着:“真正的杰作,应被永恒珍藏,而非流落于市场的喧嚣。”
“老板,这……这是什么意思?”二狗看着那份清单,有些摸不着头脑,“他想买我们的镇馆之宝?”
林雪神色凝重:“恐怕不止是买。‘收藏家’这个代号,还有这份清单……他的目标,恐怕是‘收藏’乃至‘占有’匠人村所代表的这种独特的文化创造模式本身。他想将我们的成果,变成他私人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将活的文化创新,变成死的‘古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