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时尚与设计之都,此刻正被“未来设计与传统灵感”博览会的热潮所席卷。展馆内外,人流如织,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评论家、买手和媒体记者穿梭其间,空气中弥漫着创意与竞争的气息。
匠人村的“生生不息”装置被安置在博览会相对靠内的一个区域,位置不算最好,但当它被小心翼翼地组装起来,接通电源的瞬间,依旧吸引了周围不少惊艳的目光。
特级楠竹经过严教授提供的生物涂料处理,呈现出一种内敛而温润的琥珀色光泽,复杂的仿生结构让整个装置如同自然生长的藤蔓森林,轻盈而富有生命力。
而当内置的光控系统启动,极细的光导纤维在张婶她们精心织造的云锦中缓缓亮起,如同夜空中流淌的星河,又似生命脉络中闪烁的微光,图案变幻间,讲述着种子破土、竹笋拔节、繁花盛开、落叶归根的循环故事。
光影与竹影交织,传统技艺与科技理念融合,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美感。
“太美了!这是竹子做的?难以置信!”
“这光影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完全看不出技术的痕迹,仿佛它本身在发光!”
“东方神秘主义和未来感的完美结合……”
周围的赞叹声让负责布展和讲解的李哲、二狗等人稍稍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连一同前来、作为技术顾问的严教授,也抚着下巴,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欣慰。
然而,这份欣喜并没有持续太久。当他们走到位于展馆核心区域、被巨大海报和灯光重点烘托的Ethan Wang的展位时,心情瞬间沉重起来。
Ethan Wang的作品,同样名为“生生不息”,同样是一件大型的、以“竹”为概念的光影装置。但他的“竹”,并非天然楠竹,而是用一种泛着金属冷光的、名为“生物合金”的新型合成材料3D打印而成,结构极其繁复精密,充满了科幻感。
光影效果则更加炫目,采用了全息投影和互动传感技术,观众靠近时,光影会随之流动变化,科技感十足。
他的展位前人山人海,镁光灯闪烁不停,许多穿着前卫的时尚评论家和科技媒体记者围着他进行采访。Ethan Wang本人三十多岁,穿着设计感极强的黑色服装,谈吐自信,甚至带着几分倨傲。
“我的作品,探讨的是后人类时代,自然形态与人工智能的共生关系。”Ethan Wang对着话筒侃侃而谈,“我使用了最新的生物合金和生成式算法,这代表了未来设计的方向。传统的竹编技艺?很美,但那只属于博物馆。”
话语通过扬声器传出,清晰地落到不远处铁柱等人的耳中。二狗气得脸色发青,差点就要冲上去理论,被铁柱用眼神制止。
“他这是在偷换概念!用我们的主题,却完全背离了‘生生不息’自然轮回的本意!”林雪低声说道,眉头紧蹙。
铁柱面色沉静,目光扫过Ethan Wang那冰冷炫目、却总感觉缺少温度的作品,又回头看了看自家那温暖灵动、充满生命气息的“生生不息”,心中反而安定了几分。
“让他去说。”铁柱平静地道,“作品自己会说话。真正的‘生生不息’,是内在生命力的涌动,而不是外在技术的堆砌。”
尽管如此,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在随后几天的公开展示和媒体预热中,Ethan Wang的作品凭借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科技光环”,占据了绝对的舆论上风。各大设计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对他的赞美之词,将他誉为“东方美学未来的定义者”。
而匠人村的“生生不息”,虽然也获得了一些专业人士和注重内涵的观众的欣赏,但在声量上完全被压制了。
“老板,这样下去不行啊!”二狗看着平板电脑上一边倒的报道,急得嘴上起泡,“评委会肯定会受舆论影响的!”
李哲也面色凝重:“Ethan Wang的作品技术上的确很前沿,这是他们的优势。”
铁柱站在自家的展位前,看着络绎不绝从Ethan Wang那边过来、对自己作品投来好奇或怜悯目光的观众,沉默了片刻。
“我们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铁柱开口道,“他强调科技,我们就强调灵魂;他追求炫目,我们就展示深度。二狗,你去联系几家深度关注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媒体,安排专访,我们不谈技术参数,就讲我们作品背后的故事,讲竹子的生长,讲匠人的手感,讲严教授无私的帮助,讲‘生生不息’真正的文化内涵。”
“林雪,”铁柱又看向妻子,“你负责对接那些对作品真正感兴趣的高端买手和画廊代表,进行小范围的、深入的交流。科技会过时,但文化和情感的价值,是永恒的。”
“好!”林雪点头,她明白铁柱的意图,这是要避开对方优势战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突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