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说,要雕出传承的意思。”杨师傅喃喃道,“他说手艺要一代代传下去,就像竹子一样,老竹扶新竹...”
铁柱眼眶湿润。他想起王师傅生前常说的话:“手艺人有三件宝——好手艺、好徒弟、好名声。”此刻,他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分量。
台风过后,匠人村满目疮痍。竹海倒伏大片,多处建筑受损,工坊内积水严重。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无一人重伤,重要作品和工具都保全完好。
重建工作立即展开。让铁柱感动的是,不仅全村人齐心协力,连周边村民和联盟企业都主动前来支援。
“赵总,我们带了人和物资来帮忙!”一位联盟企业的代表握着铁柱的手说,“匠人村不只是你们的,也是整个传统工艺行业的标杆。”
最让人动容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匠人们自发组织起来,通过网络发起“守护匠人村”募捐活动。短短三天,就筹集到大量重建资金。
在重建过程中,铁柱注意到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曾经对数字化持保留态度的老匠人们,开始主动学习使用新技术。杨师傅甚至请李教他如何用数字设备记录和保存工艺技巧。
“经过这次台风,我明白了。”杨师傅感慨道,“老办法很重要,但新办法也不能少。就像盖房子,既要有老根基,也要用新材料。”
更令人欣喜的是,年轻一代在重建中展现了惊人的担当。陈越带领技术团队开发了一套“智慧防灾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建筑安全状况;李哲则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了物资调配和重建流程。
一个月后,匠人村基本恢复原貌。在重建过程中,还进行了许多升级改造:传统建筑加固了结构,增加了现代防灾设施;工坊优化了布局,提升了工作效率;数字系统进一步完善,实现了全域覆盖。
台风周年日,匠人村举办了一场特别的纪念活动。铁柱站在重建一新的王师傅纪念馆前,面对全村人,深情地说:
“台风摧毁了我们的建筑,但摧毁不了我们的精神;风雨打乱了我们的计划,但打不乱我们的决心。经过这次考验,我们更加明白:传统不是固守,创新不是忘本。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守正才能创新。”
他宣布,将台风日定为“匠人村感恩日”,每年这一天都要回顾反思,感恩互助,砥砺前行。
活动结束后,铁柱独自来到后山。秋风送爽,竹海已经恢复了生机,新竹在老竹的庇护下茁壮成长。
手机响起,是儿子小宝发来的视频。视频里,小宝正在新工坊里学习木雕,杨师傅在一旁耐心指导。
“爸爸,你看!杨爷爷教我雕竹子!”小宝兴奋地展示作品,“杨爷爷说,竹子空心代表谦虚,有节代表气节,常青代表生命力...”
铁柱微笑着看着视频,心中充满欣慰。他看到了传统的种子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看到了老匠人与年轻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传承。
下山时,铁柱遇到正在散步的杨师傅。老人精神矍铄,完全看不出是经历过台风洗礼的人。
“铁柱啊,看我新学的。”杨师傅得意地拿出手机,展示他拍摄的制作视频,“李哲那小子教我的,说这样能把我的手艺记录下来。”
铁柱感慨万千:“杨师傅,您这学习速度让我们年轻人都自愧不如啊。” 老人哈哈大笑:“活到老学到老嘛!老王说得对,传统不是死守,是要活学活用。”
夕阳西下,一老一少两位匠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金色的阳光为他们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身影拉得很长,仿佛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夜幕降临,匠人村灯火通明。铁柱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这片历经风雨却更加生机勃勃的土地,心中充满平静与力量。
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挑战还会不断出现。但只要保持这份团结与坚韧,保持对传统的敬畏与对创新的开放,就能穿越任何风雨,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秋风拂过,竹声簌簌,仿佛在吟唱着一首关于传承与坚守的永恒之歌。
喜欢屌丝逆袭首富路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屌丝逆袭首富路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