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继续阐述:“我建议省里建立传统工艺创新发展联盟,共享资源、共育人才、共拓市场,但保持各地方的特色和自主性。匠人村愿意分享所有经验,包括教训。”
座谈会气氛热烈,原定一小时的会议延长到了三小时。结束时,李厅长握着铁柱的手说:“感谢你的坦诚和远见。省里会认真研究你的建议。”
送走考察团,铁柱立即召集团队开会。
“大家的表现很好,展示了匠人村最真实的一面。”铁柱首先肯定团队,“但现在不是放松的时候。省里的重视意味着我们将承担更多责任,也面临更多关注和监督。”
他转向林雪:“尽快整理出我们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走过的弯路和踩过的坑,分享给联盟成员。我们要做的是共同提升,而不是树立标杆。”
又对二狗说:“加强内部培训,特别是中层管理者的能力提升。规模扩大后,最大的风险是管理跟不上。”
最后对马克说:“继续关注环球工艺集团的动向。省里的推广计划一定会引起他们的反应。”
果不其然,几天后,互联网上开始出现新的质疑声音。这次不再是直接攻击,而是看似理性的探讨:“传统工艺产业化会不会导致同质化?”“匠人村模式推广是否会造成恶性竞争?”
同时,一些地方传统工艺企业开始表达担忧:“匠人村已经这么大了,再来省里支持,我们这些小作坊还有活路吗?”
铁柱意识到,这是比直接攻击更棘手的挑战——来自同行和业内的担忧与质疑。
他立即调整策略:一方面邀请各地传统工艺代表来匠人村参观交流,所有费用由匠人村承担;另一方面组织技术团队,主动到各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和交流。
王师傅病愈出院后,主动请缨带队去偏远地区进行技术交流。铁柱担心他的身体,老人却坚持:“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就要为行业尽份力。手艺不是哪家独有的,是老祖宗留给所有人的财富。”
最让铁柱感动的是,匠人村的工匠们自发组织起来,利用休息时间录制各种工艺教学视频,免费分享给联盟企业。
“以前怕别人学了去,抢饭碗。”刺绣工小杨在录制视频时说,“现在明白了,只有行业好了,个人才能好。中国传统文化这么大市场,谁也吃不独食。”
就在这种开放包容的氛围中,匠人村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天,铁柱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地传统工艺企业的负责人,语气激动:“赵总,感谢你们无私分享!但我们厂三个最好的工匠看完你们的视频后,都辞职要去匠人村学习了!这怎么办?”
铁柱心中一震,立即回应:“您别急,我先了解情况。匠人村绝不会不负责任地挖人。”
调查后发现,那三位工匠确实是自发要来匠人村,但目的是学习提升后回去建设家乡。
铁柱立即与对方企业沟通,最终达成了一个创新方案:三位工匠以“交换学习”形式来匠人村培训半年,匠人村同时派技术员去该企业进行指导,所有费用由匠人村承担。半年后,三位工匠返回原企业,成为技术骨干。
这个方案成为联盟内的典范,各地企业纷纷要求参与“人才交换计划”。
然而,就在一切向好发展时,那个预言中的“更大风暴”终于来临。
一个周一的早晨,林雪面色苍白地冲进铁柱的办公室:“赵总,出大事了!网上爆出消息,说我们涉嫌骗取国家文化扶持资金!”
铁柱心中一沉:“具体指控是什么?”
“有人说我们虚报项目规模,夸大就业人数,还伪造传统工艺传承谱系!”林雪声音颤抖,“更严重的是,有‘内部人’提供了所谓的证据,看起来很像那么回事!”
二狗也急匆匆进来:“税务局和文化局都来通知了,要来进行专项审计!”
铁柱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通知全员,正常开展工作,配合一切审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审计团队第二天就进驻了匠人村,开始了全面审查。虽然问心无愧,但突如其来的审查还是在匠人村内部造成了恐慌和猜疑。
“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审查?” “是不是真的有什么问题?” “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工资?”
各种流言开始传播,人心浮动。
雪上加霜的是,一些原本准备签约的客户开始犹豫,甚至暂停了合作。资金链顿时紧张起来。
深夜,铁柱独自在办公室查看账目,眉头紧锁。即使问心无愧,审计期间的资金压力也是实实在在的。
这时,手机响起,是母亲打来的:“柱子,村里有些风言风语,说你惹上大麻烦了...到底怎么回事啊?”
铁柱深吸一口气,用平静的语气回答:“娘,没事的,就是正常的审查。咱们匠人村每一分钱都来得正当,经得起查。”
放下电话,铁柱感到一阵疲惫。他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匠人村。这么多年的心血,难道就要毁于一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