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听到对方的订单要求和时间节点时,铁柱皱起了眉头:抱歉,这个量级和时间要求,我们可能无法满足。
对方很惊讶:为什么?我们可以出很高的价格。
铁柱解释道:这不是价格问题。我们的作品都是手工制作,需要时间。更重要的是,我不想为了赶工而降低质量,那是对手艺的不尊重。
谈判一时陷入僵局。二狗在一旁急得直使眼色,但铁柱依然坚持原则。
就在这时,杜邦先生提出一个折中方案:或许可以这样:先做一批小量的试订单,如果市场反响好,再制定长期合作计划。同时,你们可以考虑培训更多手艺人,扩大产能。
这个建议得到了双方的认可。最终达成了一个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框架,既保证了质量,又为未来发展留出空间。
下午的论坛环节,铁柱做了题为《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的主旨演讲。他分享了自己从农村走到国际舞台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很多人问我,在机器可以量产一切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坚持手工制作?铁柱望着台下的听众,我的回答是:因为手工艺品有温度,有故事,有灵魂。每一件手工艺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承载着制作者的情感和智慧。
演讲结束后,一位年轻的设计师上前提问:赵先生,我是中法混血,一直在寻找将两种文化融合的方法。您的经验对我启发很大。不知道您对文化融合有什么建议?
铁柱思考片刻,说:文化融合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深层次的对话和理解。首先要尊重每种文化的独特性,然后找到它们之间的共鸣点。就像音乐中的和声,不同的音调可以奏出更美妙的旋律。
展会的第二天,发生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小故事。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妇人由孙女推着来到展馆,在一件双面绣屏风前停留了很久。
奶奶,您怎么了?孙女注意到老人眼中闪着泪光。
老人颤抖着手指着那件绣品:这针法...和我母亲当年绣嫁衣时用的一模一样...我以为早就失传了...
铁柱恰好经过,听到这番话便上前询问。原来老人的母亲是民国时期的苏绣艺人,后来战乱中手艺失传。老人自己因身体原因未能继承母业,这成为她一生的遗憾。
如果您不介意,我可以请我们的老师傅为您演示这种针法。铁柱温和地说。
于是,在展馆的一角,王师傅为这位老人专门展示了传统的苏绣技法。老人一边看一边流泪,仿佛回到了童年看母亲刺绣的时光。
更让人感动的是,老人的孙女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当场表示想要学习这门技艺:我要把奶奶记忆中的美好传承下去!
铁柱当即表示:我们的传习社随时欢迎您。我们可以提供线上课程,也可以安排您到中国学习。
展会进行到第三天,铁柱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邀请——巴黎市政府想要采购一批中国手工艺品,作为官方礼品使用。
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二狗兴奋地说,巴黎市政府的礼品啊!这可是活广告!
然而,在详细了解了需求后,铁柱发现一个问题:对方想要的是一些符号化的中国元素产品,如龙纹、红金色调等,这与铁柱提倡的现代与传统融合理念有所出入。
我理解你们的需求,铁柱谨慎地选择措辞,但中国传统文化远不止这些符号。能否让我们设计一些更能体现当代中国文化精神的作品?
令人意外的是,对方表现出开放的态度:当然可以!我们正是看中了你们创新与传统结合的特点。
于是,铁柱团队连夜设计了一套融合了中国山水画意境和现代简约风的作品方案。令人惊喜的是,这个方案获得了法方的高度评价。
太美了!巴黎市政府的代表赞叹道,这既保留了东方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作品!
展会的最后一天,举办了慈善拍卖活动。所有收益将用于支持中法两国的传统工艺保护事业。拍卖现场气氛热烈,许多作品都以远高于估价的价格成交。
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件名为《根与翼》的刺绣作品,这是铁柱根据父亲留下的图样,请王师傅精心绣制的。作品描绘了一棵大树的根系深深扎入泥土,枝叶却伸向天空,象征着传统文化的基础与创新发展的追求。
当这件作品的竞价达到高潮时,铁柱突然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走上台,宣布将这件作品捐赠给即将成立的中法传统工艺交流中心。
文化的价值不在于拥有,而在于分享。铁柱的话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展会圆满落幕,但铁柱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回国后,他立即着手两件事:一是与法国方面落实各项合作细节;二是在国内推进手艺小镇的升级计划。
最让他高兴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关注并加入传统工艺行业。公司的招聘信箱里塞满了简历,其中不乏海外名校毕业的留学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