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店的路上,他经过那片正在建设的新区。高楼拔地而起,脚手架林立,工人们像蚂蚁一样忙碌着。他突然想起自己刚进城时,也是在工地上推砖搬瓦。
那时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裁缝铺。现在梦想实现了,他却面临着新的选择。
回到店里,他发现母亲正在教二狗缝纫技巧。老人耐心地指导着,二狗学得认真。周姐则在整理布料,见到他回来,急忙迎上来。
老板,刚才又来了几个订单,我都记下了。她递过账本,眼神中带着询问。
铁柱翻看着订单,突然问道:周姐,如果我们要扩大规模,你觉得该怎么做?
周姐愣了一下,认真地说:我觉得,咱们可以慢慢来。先多请一两个手艺好的师傅,等业务稳定了,再考虑扩大店面。她顿了顿,毕竟,质量才是根本。最近因为赶工,已经有两件衣服需要返工了。
母亲也走过来:柱子,你爹常说过,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别太着急。
铁柱看着她们,心中豁然开朗。是啊,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靠的就是踏实和信誉。若是贪图快钱,反而可能失去最宝贵的东西。
第二天,他回绝了服装厂的合作提议。经理很意外,甚至提出可以提高分成比例,但铁柱态度坚决。
谢谢您的好意,但我还是想靠自己一步步来。他平静地说。
经理悻悻而去后,李老板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拍手称赞:好小子!有骨气!我就知道你没看错人。
铁柱笑了笑:李叔,您就别取笑我了。不过,有件事真想请您帮忙。
说吧!只要我能办到。
我想请您和其他几位老板一起,咱们成立个裁缝合作社。铁柱眼中闪着光,资源共享,订单分包,利润按劳分配。这样既能接大单,又能保证质量。
李老板愣住了,随即哈哈大笑:好主意!真是好主意!这样谁也不吃亏,还能把市场做大。
说干就干。铁柱立即联系了其他几家裁缝店的老板,大家对这个提议都很感兴趣。经过几次商议,县城裁缝合作社正式成立,铁柱被推选为理事长。
然而,合作社的运营并不顺利。首先是资金问题。接大单需要先垫付布料和人工成本,几家小店都拿不出太多流动资金。铁柱咬牙用自己的积蓄垫付了第一笔款项,但这也让他的个人经济状况捉襟见肘。
其次是人员调配问题。各家店的老师傅都有自己的做事习惯,很难统一标准。有一次,因为两批货的针脚密度不一致,差点被客户退货。
最头疼的是设备问题。老旧的缝纫机经常出故障,维修费用不菲。铁柱计算过,买新机器的钱,够支付三个工人一年的工资。
老板,又坏了一台!一天早上,二狗哭丧着脸报告,张师傅那台老机器彻底罢工了。
铁柱叹了口气:先把活分到其他机器上,我去找人修。
维修师傅来看过后直摇头:这机器太老了,零件都配不到了。不如买台新的划算。
铁柱看着账本上所剩无几的余额,眉头紧锁。这时,母亲悄悄把他拉到一边,递过来一个布包:柱子,这是娘攒的一点钱,你拿去应应急。
铁柱推开母亲的手:娘,这怎么行!这是您的养老钱!
拿着吧。母亲坚持道,你爹要是还在,也会这么做的。咱们是一家人,有难同当。
正当铁柱为资金发愁时,之前那个服装厂经理又来了,这次带着更优厚的条件:赵老板,听说你们最近遇到些困难?我们厂可以提前支付三成定金,怎么样?
这个条件确实诱人。有了这笔定金,眼前的困难都能解决。但铁柱想起周姐打听到的消息,还是婉言谢绝了。
转机出现在一个周末。铁柱去银行咨询贷款事宜,碰巧遇到中学王校长。王校长听说他的困难后,笑着说:你怎么不早说?学校正好有一笔扶持小微企业的专项资金,我可以帮你申请。
在王校长的帮助下,铁柱顺利申请到了一笔低息贷款。虽然数额不大,但足够购买两台新缝纫机和周转资金了。
有了新设备,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铁柱又聘请了两位下岗女工,由周姐统一培训,确保手艺标准统一。
合作社的业务逐渐走上正轨,不仅本县的订单源源不断,连邻县的单位也慕名而来。
一天晚上打烊后,铁柱独自留在店里结算账目。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父亲的照片。他轻轻擦拭着相框,轻声说:爹,您看到了吗?儿子没有走捷径,但也把生意做大了。
相片中的父亲微笑着,仿佛在为他骄傲。
这时,母亲端着热汤进来:柱子,歇会儿吧,别太累了。
铁柱接过汤碗,热气腾腾的汤温暖了他的手,也温暖了他的心:娘,等这批订单做完,我想带您回趟老家。给爹修修坟,再看看乡亲们。
母亲的眼睛湿润了:好,好。你爹要是知道你现在这么有出息,一定很高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