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水,悄然流逝。月乘风在天斗皇家学院图书馆的沉浸式阅读,终是告一段落。并非他已阅尽馆藏——那浩如烟海的典籍终究是人力有时而穷——而是他自觉对此界的力量体系、历史脉络、势力分布乃至诸多隐秘传闻,已构建起一个足够清晰宏大的认知框架。再继续埋首故纸堆,于现阶段而言,边际效益已然大减。知行需合一,接下来的重心,当从“知”转向“行”,将汲取的理论养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力与更深层次的理解。
他不再踏足那静谧的书海,转而将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天斗战队的专属训练场,以及自家那僻静的竹林小院。
训练场边,多了一道静立观摩的玄色身影。月乘风不再轻易开口指点,更多时候只是沉默地观察。他看着玉天恒的蓝电霸王龙魂力在“分心蕴灵”状态下,于水面奔行时那细微的、因属性狂暴而难以完全内敛的雷光逸散;看着独孤雁的碧磷蛇毒在极致掌控的要求下,试图凝而不发,却总因武魂本源特性而带起周遭空气的淡淡腥甜与扭曲;看着御风与奥斯罗在垂直的岩壁上以快打快,身形如电,却总因瞬间魂力爆发点的些微偏差,导致足下吸附力不稳,险象环生;看着石家兄弟那厚重的玄武龟盾,在移动中因力量转换不及时而产生的短暂凝滞;也看着叶泠泠那清冷的九心海棠光华,如何在她愈发精妙的控制下,如同拥有生命的丝线,精准地缠绕、抚平队友们因高强度训练而造成的细微损伤与魂力震荡。
他的目光锐利如刀,总能轻易剖开表象,直指核心。偶尔,他会在训练间隙,将某个队员叫到身边,寥寥数语,点出其发力习惯中的某个微小瑕疵,或是魂力运转路线中某个可以更优化的节点。这些指点并非系统的教导,却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让队员们茅塞顿开,训练效率倍增。
尤其是对叶泠泠,月乘风的观察更为细致。他注意到,她在维持“分心蕴灵”状态下进行精准治疗时,眉宇间会偶尔掠过一丝极淡的疲惫。这并非魂力不济,而是精神高度集中与魂力精细操控双重压力下的自然反应。一次,在她成功将一道治疗光华分成三股,同时稳定住玉天恒、御风和奥斯罗因对练失误造成的不同轻伤后,月乘风走到她身边,声音平和地提点了一句:“魂力如丝,意念如梭。编织治愈之网时,不必时刻紧绷每一根线。找准经络节点,以点带面,可省七分心神。”
叶泠泠微微一怔,清冷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思索,随即恍然,对着月乘风轻轻点了点头,低声道:“谢谢领队。” 她没有多言,但接下来几次治疗中,月乘风能明显感觉到她的手法变得更加举重若轻,那丝疲惫感也淡化了许多。这种一点即透的悟性,让月乘风心中对其评价又高了一分。
更多的时间,月乘风留给了自己。他在训练场僻静的一角,或是自己的小院中,开始系统地打磨自身魂技,并尝试推陈出新。
《元素经》乃是根本法,其魂力兼具包容与演化之妙。月乘风首先做的,便是将已有的五大魂技逐一剖析、拆解,试图穷尽其变化。
“玄冰凝”作为第一魂技,看似基础,却最具可塑性。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冰盾、冰锥、冰面。魂力在他指尖流淌,寒气缭绕间,形态各异的冰造物层出不穷:时而化作无数细如牛毛的冰针,如同疾风骤雨般覆盖一片区域,专破护体魂力;时而凝聚成一道道旋转的冰轮,边缘锋锐,带着刺耳的呼啸声切割空气;时而又构建出结构复杂的冰晶囚笼,将假想敌困于其中,冰棱从内部不断刺出……他甚至尝试将“玄冰凝”与“分心蕴灵”结合,在周身布下一层极其稀薄、却无时无刻不在缓慢旋转、消弭外来能量冲击的“玄冰气旋”,虽防御力远不及魂技盾牌,却胜在持续不断,且几乎不耗心神。
“万刃穿云”作为第二魂技,追求极致的穿透与爆发。月乘风在维持其核心威力不减的前提下,开始尝试形态上的微调。不再局限于标准的冰刃形态,而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凝聚成螺旋冰钻、细长冰刺、甚至是爆裂冰晶等不同形态,以适应不同的攻击距离与破防需求。他甚至初步摸索出了将“万刃穿云”的爆发力,与“玄冰凝”的塑形能力结合,瞬间制造出大量拥有一定追踪能力的微型冰刃,如同蜂群般袭扰对手,虽单体威力大减,却更难防范。
“玄冰诀”作为第三魂技,更侧重于对“冰”之本质的掌控。月乘风致力于进一步提升其低温极限,以及能量内敛的程度。他掌心凝聚的冰剑,颜色从幽蓝逐渐向近乎透明的无色转变,寒意却愈发刺骨,仿佛连光线和魂力都能冻结。冰弓射出的箭矢,也不再是单纯的寒气凝聚,而是内部构建了极其细微的能量回路,使得箭矢在飞行中更加稳定,命中后或瞬间爆开形成冰冻领域,或延迟片刻才释放出更强的穿透寒气,变化更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