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风雨起航
第十四章:美思康宸培训会的启发
入选孵化计划的狂喜,以及与苏曼相遇带来的温暖,像两股强大的暖流,注入了林静近乎干涸的心田。她感觉自己仿佛一棵濒临枯萎的植物,终于等来了甘霖和阳光,每一个细胞都在贪婪地吸收着这来之不易的养分。
正式的集中培训在一个周末举行。再次踏入美思康宸运营中心那间明亮的培训室,林静的心境已与初次参加宣讲会时截然不同。那时的她,是蜷缩在角落、满心自卑的旁观者;而此刻,她是怀揣着希望、名正言顺的参与者。她特意提前到了,和苏曼坐在了一起,两人交换了一个鼓励的眼神。
培训讲师是一位姓吴的资深产品经理,气质干练,言语清晰。她没有过多渲染成功的蓝图,而是直接切入核心——产品。
巨大的投影屏幕上,展示着美思康宸位于东阿镇的现代化产业园区的细节图片。不再是远景的恢弘,而是近距离的特写:洁净得反光的GMP车间地面,全自动化的阿胶提取生产线,穿着无菌服、戴着口罩手套的操作工人在流水线前专注工作的场景。接着,是原料溯源系统的演示,如何通过一个简单的二维码,追溯到每一盒阿胶块所使用的驴皮来源,甚至是具体的养殖基地。
“很多人以为,手工制作就是‘小’和‘散’的代名词,”吴经理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到每个角落,“但在美思康宸,我们倡导的‘手工’,是‘手作之心’,是对传统工艺的敬畏和传承,而不是对落后生产和不确定品质的将就。我们的中央工厂体系,确保了原料的道地、工艺的标准化和产品的基础品质安全。而各位,作为我们品牌的延伸,你们要做的,是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上,注入你们的用心、温度和个性化的服务。”
这番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林静心中一直存在的迷雾。她之前所有的摸索,都像是在黑暗中独自踉跄,担心卫生、担心火候、担心原料真假,每一种担忧都消耗着她本就不多的精力。而现在,美思康宸搭建的这个庞大而严谨的体系,像一座坚固的城堡,为她抵挡了来自源头的风雨。她不必再为自己使用的阿胶块是否安全而焦虑,不必再费力地向每一个顾客解释原料的可靠性——美思康宸的品牌,就是最好的背书。
这不仅仅是背书,更是一种底气和尊严。她不再是那个在菜市场与人讨价还价、被人质疑是“三无产品”的卑微个体户,她是与一个正规、大型企业合作的“手艺人”。这种身份的转变,带来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
接下来的课程,更是干货满满。吴经理详细讲解了阿胶糕制作中,每一个环节可能影响最终口感和品质的关键点,许多都是林静在一次次失败中才模糊领悟到的。
“比如‘挂旗’,”吴经理指着屏幕上胶液悬挂的图片,“很多人只关注是否能挂住旗,却忽略了挂旗的状态。旗子过于厚重、流动性差,可能熬制时间过长,口感会偏硬;旗子太薄、容易断裂,则可能火候未到,不易成型,且不易保存。理想的挂旗,应该是透亮、绵软而有韧性,如同上好的绸缎。”
林静恍然大悟!她想起自己第一次成功挂旗时,那旗子似乎就有些过于“坚强”,导致最后成品偏硬,切起来格外费力。原来症结在这里!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感觉自己之前那些零散的经验,正在被系统地串联、梳理和升华。
还有辅料处理。吴经理强调了核桃仁最好低温烘烤以激发香气并去除湿气,黑芝麻炒制的火候与时间控制以避免焦苦,红枣去核后如何防止氧化变色……这些细节,都是林静之前无暇顾及或根本不知道的窍门。
她听得如饥似渴,手中的笔几乎没停过。旁边的苏曼也同样专注,不时在笔记本上画下重点。课间休息时,她们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出去闲聊,而是凑在一起,激动地讨论着刚刚学到的知识点。
“原来核桃要烘烤一下!我说我之前做的总觉得香味差一点意思!”林静兴奋地说。
“还有红枣,去核后泡一点淡盐水,真的能防止颜色变深吗?我得试试!”苏曼也眼睛发亮。
她们互相补充着笔记,分享着彼此的理解,那种汲取知识、破解难题的快乐,让两人都忘记了时间。
下午的课程,转向了品牌视觉和基础营销。讲师展示了统一设计的Logo应用、包装模板、产品拍摄的角度和光线建议。看着屏幕上那些简洁、雅致、充满专业感的包装和图片,再想想自己那些用自封袋和简陋标签打包的阿胶糕,林静脸上有些发烫。她意识到,好的产品,也需要得体的“外衣”来彰显其价值。
培训结束时,吴经理给每位学员分发了一个“新手入门包”,里面包含了几块标注着“美思康宸培训专用”的阿胶块,以及配套的辅料小样、统一的品牌标签和几份干净的无菌手套、口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