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墟之眼海域,与往常似乎并无不同。希望壁垒如同巨大的白色光环,静静悬浮在海天之间,散发着稳定而柔和的光芒,镇压着下方深邃的漩涡。但在壁垒不远处的海面上,以及周边的几座礁岛上,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疯狂行动已经展开。
第一日:
黎明时分,第一批由守夜人和聆涛阁精英组成的队伍抵达。他们立刻开始在预定海域,以礁岛为基点,利用携带的法器和对能量的精细操控,勾勒“灵境”的基础框架。张起灵、离长老、澜长老作为核心,分别占据三个关键节点,引导着从希望壁垒溢散出的、庞大而温和的能量,如同编织一张无形的大网,开始构筑那个梦幻般的“泡沫”。
能量流动带起海风,发出低沉的呜咽声。这项工作极其耗费心神,张起灵面无表情,但额角隐隐有青筋浮现。离长老和澜长老更是脸色潮红,显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在距离归墟之眼不远的一处临时建立的、戒备森严的基地内,解雨臣坐镇中央指挥。巨大的屏幕上,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来自守夜人、聆涛阁、解家乃至西王母国残存势力的信息,正通过加密网络源源不断地汇聚而来。
古老的壁画被高精度扫描,其上的每一笔刻画都蕴含着先民的情感和信仰;失传的乐谱被重新破译演奏,悠扬或激昂的旋律被转化为独特的音频信息;复杂的数学公式、物理模型,尤其是那些充满想象力和颠覆性的假说,被提取出最核心的逻辑美感;浩如烟海的文学着作、哲学思想被压缩、提炼,试图抓住那瞬间的灵感火花;甚至还有采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种族、不同年龄的人们的声音、影像,记录着他们的欢笑、泪水、祈祷和呐喊……
信息量庞大到令人头皮发麻。解雨臣眼中布满血丝,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得出现残影,协调着数十个小组同时进行筛选、分类、编码。他必须确保这些信息不仅全面,更要突出其中由“情感”驱动的内核。
胖子则成了基地里最忙碌的人,嗓子已经喊得沙哑。
“那边的!对!就是那箱矿石!轻拿轻放!那是构筑节点用的!”
“吃的!吃的怎么还没送到?!想让大伙儿饿着肚子干活吗?”
“联系上那个搞量子意识的教授没有?甭管他在哪个山沟里做实验,给我挖出来!他的理论可能有用!”
他像一只臃肿而高效的工蜂,穿梭在堆积如山的物资和行色匆匆的人员之间,确保整个后勤体系如同精密的齿轮般运转。
吴邪没有参与具体的事务。他被安排在一处安静的海边岩洞里,这里距离“灵境”构筑点很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边传来的能量波动。他的任务是调整状态,深入内观,与自身的心灯建立更深的连接,并尝试理解那些汇聚而来的、庞杂的文明信息中蕴含的情感洪流。
他闭上眼,意识沉入那片荒芜的识海。那点心灯余烬,如同星火,微弱却顽强。他不再试图去“驱动”它,而是像朋友一样去“感受”它,去理解它为何能在绝境中点燃,又为何能与“希望壁垒”产生共鸣。
是守护的意志?是对真相的渴望?还是……对“存在”本身的不屈?
他回忆着与老痒的友情,与三叔的羁绊,与胖子和张起灵过命的交情,与解雨臣亦敌亦友的复杂情感……这些复杂而真挚的情感,是否就是心灯燃烧的燃料?
同时,他的意识也仿佛分出了一丝,连接着远处基地那庞大的信息流。他“看”到了远古人类在岩壁上刻下第一个符号时的虔诚与希望;“听”到了贝多芬在失聪后谱写《命运》时的不屈与咆哮;“感受”到母亲第一次拥抱新生儿时那融化一切的温暖……庞杂的、混乱的、却无比鲜活的情感片段冲刷着他的意识,让他时而热血沸腾,时而潸然泪下,时而陷入深思。
他的心灯,在这情感的潮汐中,似乎不再仅仅是摇曳,而是开始以一种极其缓慢的速度,吸收着这些“养分”,变得更加凝实,那光芒虽然依旧微弱,却仿佛多了一丝……韧性。
第一日,在极度紧张和忙碌中过去。夜幕降临时,“灵境”的基础框架已经隐约可见,一个直径数公里的、朦胧的七彩光晕球体雏形,悬浮在海面之上,内部光影流转,仿佛孕育着一个个世界。
但所有人都知道,最艰难的部分,才刚刚开始。
第二日:
“灵境”的构筑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注入信息。
这不再是简单的能量编织,而是要将那些经过编码的、代表人类文明精华的信息流,如同给一个空白的梦境填充内容一样,注入到这个临时的能量结构中,并让其“活”起来。
张起灵、离长老、澜长老承受的压力倍增。他们不仅要维持“灵境”结构的稳定,还要引导信息流有序地融入,避免不同性质的信息相互冲突导致结构崩溃。张起灵始终沉默,但嘴角已经渗出了一丝血迹,被他不动声色地擦去。离长老和澜长老更是需要轮流调息,才能勉强支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