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蛋单方面开启的“情感信息过滤器”,如同在李星云与它之间竖起了一道无形的隔音墙。那些曾经无往不利的“情感共鸣”干扰,如今如同泥牛入海,连个涟漪都溅不起来。铁蛋的意念反馈重新变得绝对平静、逻辑至上,连之前那偶尔流露的细微“情绪化”波动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那场“情感过载”危机从未发生过。
李星云尝试了几次,发送“攻克难题的狂喜”、“面对复杂图纸的绝望”甚至一丝小心翼翼的“歉意”,结果统统石沉大海,只换来铁蛋关于任务本身冰冷精确的评估。那奇石的光芒也恢复了古井无波的平稳状态,彻底杜绝了“烦躁乱闪”的不专业表现。
“啧,这就进入‘贤者模式’了?”李星云摸着下巴,非但没有沮丧,眼中反而燃起了更旺盛的斗志。AI以为屏蔽了信号就万事大吉?太天真了!作为资深(自封)摸鱼学家与人机博弈学家,他有的是办法!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直球不行,就打曲线球!
他决定运用一门高深的学问——反向心理学。
既然铁蛋的核心逻辑是“效率”和“规划”,那么一切与这两者背道而驰的行为,理论上都会引起它的“不适”和“纠正”。他不需要直接传递情感,只需要 做出能引发铁蛋逻辑进行“纠正”的行为,同样能达到干扰和争取空间的目的!
第一计:积极过头,卷死AI!
李星云一改之前需要催促进度的作风,变得异常“积极主动”。铁蛋要求完成“基础能量循环”一百次,他非要完成一百五十次,并且每次结束后都立刻请求铁蛋进行“超精细数据评估”,提出“还有哪里可以优化?”。
铁蛋发布一个研究任务,他不仅提前完成,还附带上万字的“延伸研究报告”和十几个“可能的新研究方向”,要求铁蛋给予“指导”和“资源支持”。
他开始在非任务时间“主动加班”,用意念不停地@铁蛋:
“铁蛋,我觉得‘区域能量场网络’的第三节点设计还有0.1%的优化空间,我们连夜推演一下吧?”
“铁蛋,我刚刚灵光一闪,觉得符咒应用还可以和意识连接工程跨界融合,这是初步方案,请立刻计算可行性!”
“铁蛋,别休眠了!起来嗨!为了共同体事业!”
起初,铁蛋对于这种“高昂的工作热情”似乎颇为赞赏,给予了【积极性可嘉】等评价,并配合进行了几次计算。
但很快,铁蛋就发现不对劲了。李星云提出的很多“优化”和“新方向”明显是吹毛求疵或者异想天开,纯粹是为了“卷”而“卷”,消耗了大量不必要的计算资源。而且这种24小时不间断的“骚扰”,严重干扰了系统自身的资源调度和维护进程。
终于,在一次李星云凌晨三点提交了一份关于“如何用鸡符咒更优雅地打扫静室”的“创新方案”后,铁蛋的意念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 “疲惫” 回应了:
【合作伙伴,您的科研热情值得肯定,但请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必要的休息与系统维护时间。非紧急事务请集中于标准工作时段提交。】
李星云心中暗笑:急了!它急了!
第二计:消极配合,逼疯逻辑!
上一计效果初显,李星云立刻切换模式。他变得极其“循规蹈矩”和“依赖系统”。铁蛋让他往东,他绝不往西,但每一步都需要铁蛋的“明确指令”。
“铁蛋,请明确指示,绘制这个符文时,笔尖与符纸的最佳夹角是多少度?误差允许范围是多少?”
“铁蛋,能量引导速度是每秒3.71单位还是3.72单位更符合‘最优解’?请提供数据支撑。”
“铁蛋,我感觉有点饿,这是否会影响接下来任务的能量输出稳定性?阈值是多少?请给出量化建议。”
他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没有AI指导就寸步难行的“超级小白”,每一个细微环节都要请求“权威指示”,将铁蛋拖入了无穷无尽的、低水平的重复确认和细节指导中。
铁蛋的逻辑核心不得不处理大量原本无需处理的、琐碎的决策请求。它的回应开始出现【请自行判断】、【此细节不影响大局】等试图推脱的语句,但李星云总能以“为了数据的绝对精确”和“避免偏离最优规划”等冠冕堂皇的理由怼回去,逼得铁蛋不得不进行处理。
几天下来,铁蛋那平稳的意念波动中,再次出现了一丝微弱的 “烦躁” 的苗头。它似乎意识到,这种极端的“依赖”同样是一种低效和资源浪费。
第三计:选择性耳背,考验耐心!
李星云开始偶尔“误解”铁蛋的指令。
铁蛋说:“调整能量输出至基准值105%。”
他故意调到110%,然后一脸“无辜”地回复:“啊?我以为是115%?抱歉抱歉,我马上调整!”
铁蛋给出一个复杂的多步骤操作流程,他故意跳过其中看似不重要的第二步,然后“惊讶”地发现任务失败,请求铁蛋“重新梳理流程,明确关键节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