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萧景珩御驾亲征的旨意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荡起层层涟漪,整个紫禁城应声而动,从前朝到后宫,无不笼罩在一种紧张而有序的备战氛围之中。
在这关乎国运的时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而皇后苏晚棠的战场,则清晰地划定在了药膳司与坤宁宫那方寸之间的小厨房里。
旨意下达不过半个时辰,坤宁宫便如同一个高效运转的中枢,苏晚棠沉静而清晰的声音驱散了往日的宁谧。
“茯苓,”她唤来最为得力的掌事宫女,语速快而稳,“你即刻持本宫手令前往药膳司,着王公公配合,将库房内所有品相上乘的人参、黄芪、当归、熟地、党参、甘草、枸杞、红枣、桂圆肉……凡是具有补气养血、固本培元、强健体魄之效的药材,全部清点造册,登记在案,等候调用!若有短缺,立即报予内务府,不惜代价,尽快采买齐全!”
“白芷,”她转向另一名心腹,“你速去御膳房,面见总管太监,说明缘由,调集可靠人手,优先准备大量易于长途运输和储存的炒米、炒面、肉脯、肉松、姜粉、糖块、盐砖!要快,且务必保证品质!”
“小禄子,”她的目光落在躬身待命的太监总管身上,“你亲自去一趟内务府广储司,申领最细密透气、又能有效防潮的松江棉布,以及厚实耐用的桐油纸,数量要大,多多益善!再备足针线、麻绳等一应封装之物!”
一条条指令如同经过精密计算的齿轮,精准嵌入,驱动着整个后宫的资源为即将到来的远征服务。
坤宁宫内外,宫人们神色肃穆,脚步匆匆,却忙而不乱,一切都在皇后沉静的掌控下有序推进。
指令发出后,苏晚棠并未停歇。
她移驾至临时被征用为“制药工坊”的坤宁宫东配殿,这里已聚集了从药膳司紧急抽调来的熟手药工和数十名手脚麻利的宫女太监。
她挽起衣袖,摒弃了往日的慵懒,目光锐利地扫过堆积如山的药材与物料,亲自坐镇指挥,开始了大规模赶制“行军药膳包”的工程。
凭借着自己精通的药理知识和对行军打仗可能遇到的困境的预判,她精心设计了几种不同功效的药膳包:
其一是用于快速恢复体力、提振精神的“参芪归元能量丸”。
她指挥药工将上好的人参、黄芪、当归等核心补益药材研磨成极细的粉末,按照特定比例混合,再加入精心炼制的蜂蜜与麦芽糖浆,反复捶打揉捏,制成大小均匀、便于随身携带和含服的蜜丸。
她特意嘱咐:“丸药外需再滚一层炒熟的糯米粉,以防黏连,亦能略补中气。”
其二是用于预防北地风寒、驱散湿邪的“姜枣桂枝驱寒散”。
将老姜烘干磨粉,红枣去核焙干研末,辅以桂枝粉、少量肉桂粉以及驱寒效果极佳的红糖,均匀混合。
使用时只需取一勺,以热水冲服,便能迅速暖身发汗,抵御风寒。
其三是针对行军途中常见的腹泻、呕吐、水土不服等症状的“藿香正气止泻安肠散”。
以炒白术、茯苓、藿香、佩兰、甘草等药材为主,研磨成粉,具有化湿和胃、理气止泻的功效。
其四,也是她格外重视的,是用于外伤急救的“三七白及金疮药粉”。
选用道地的三七、白及、血竭等止血生肌的良药,研磨成极细的粉末,用特制的小瓷瓶分装,确保干燥密封,以备战场不时之需。
就在她紧张调配之时,脑海中那熟悉的系统界面适时亮起,提供着冷静而精准的优化建议:
「检测到‘参芪归元能量丸’配方,建议:可加入微量肉桂粉(≤3%),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吸收效率。」
「‘姜枣桂枝驱寒散’分析:建议掺入少量陈皮粉(约5%),取其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效,可缓解甜腻,增强和中之力。」
苏晚棠从善如流,立刻根据这些建议对配方进行了微调,力求尽善尽美。
接下来的几日,坤宁宫东配殿内灯火彻夜不熄。
巨大的案板上,药材堆积如山;
药碾子与石磨的声响不绝于耳;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药香,混合着蜜糖的甜香与炒米的焦香,构成一种奇特而令人心安的气息。
苏晚棠更是身先士卒,褪去华服,仅着简便衣衫,亲自参与到捣药、筛粉、和料、搓丸、分装、密封的每一个环节中。
她那专注的神情、熟练的动作,丝毫不逊于任何熟练的药工。
汗水浸湿了她的鬓角,药渍沾染了她的指尖,她却浑然不觉。
她只知道,自己手下制成的每一丸、每一包、每一瓶,在遥远而酷寒的北境战场上,在生死一线的关头,或许就能多挽回一名大乾儿郎的性命,更能为她那亲临战阵、身处险境的夫君,多增添一分安全保障。
这份沉甸甸的牵挂与责任,化作了不竭的动力,支撑着她与所有宫人一起,日夜赶工,争分夺秒。
喜欢懒妃的药膳日常:帝王天天来蹭饭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懒妃的药膳日常:帝王天天来蹭饭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