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直接去地铁站,而是走到公交站台,等来了那辆他坐了八个月的旧公交车。
“投币两元,刷卡八折。” 司机师傅面无表情地说。
李朴掏出两枚硬币投进去,硬币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
他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第一次发现这条熟悉的路线原来藏着这么多细节:
街角的快餐店总是排着长队;
老板的儿子总坐在门口写作业;
路边的梧桐树已经开始落叶,金黄的叶子铺在人行道上;
小区门口的广场舞队伍已经就位,大妈们随着音乐扭动,充满活力。
以前他总是行色匆匆,要么赶着上班,要么赶着回家打游戏,从未留意过这些烟火气。
公交车穿过老城区,拐进一条繁华的商业街。
高楼大厦瞬间拔地而起,玻璃幕墙反射着夕阳的光芒,晃得人睁不开眼。
穿着精致套装的白领们踩着高跟鞋匆匆走过,手里拿着咖啡和文件,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
奢侈品店门口的保安笔挺地站着,打量着进出的顾客;
年轻情侣手牵着手逛街,女孩指着橱窗里的衣服撒娇。
李朴趴在窗户上,像个刚进城的乡下孩子,好奇又自卑。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和沾着灰尘的凡客帆布鞋,突然觉得自己与这座城市格格不入。
那些年少时的伟大抱负,像电影片段一样在脑子里闪现:
小时候在作文里写 “我要考上名牌大学,赚很多很多钱,让爸妈住大房子”;
高中时跟同桌吹牛逼 “以后我要开公司,当老板,让全村人都羡慕”;
大学毕业时还信誓旦旦地说 “三年内要在大城市站稳脚跟”。
如今再看,这些话像一个个响亮的耳光,扇在他的脸上。
别说赚大钱,他连自己都快养不活了;
别说开公司,他连一份像样的工作都保不住;
别说站稳脚跟,他马上就要逃离这座城市,逃到万里之外的非洲去。
“真是个笑话。” 李朴喃喃自语,眼眶有点发热。
公交车到站,他随着人流下车,漫无目的地在街头游荡。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市被霓虹灯装扮得流光溢彩。
十字路口的大屏幕播放着奢侈品广告,俊男美女在画面里笑靥如花;
路边的烧烤摊烟雾缭绕,香味扑鼻而来,老板热情地招呼着客人;
酒吧门口音乐震天,打扮时髦的年轻人陆续进场。
这是他第一次在晚上逛这座城市,原来它在夜色里如此迷人,却又如此陌生。
他像个局外人。
他站在人群中,感觉自己像是P上去的。
看着别人的热闹,感受着自己的孤独。
不知不觉走到了山塘街,这里是苏州有名的古街,青石板路两旁是白墙黛瓦的古建筑,红灯笼沿着街道一路挂过去,氛围感十足。
游客摩肩接踵,有举着相机拍照的旅行团,有手牵着手散步的情侣,还有推着婴儿车的一家三口。
李朴找了个石阶坐下,看着眼前的景象发呆。
不远处,一对年轻父母正陪着孩子吹泡泡,孩子咯咯的笑声清脆响亮;妈妈温柔地帮孩子擦去嘴角的口水,爸爸则举着手机记录这温馨的瞬间。暖黄色的灯光洒在他们身上,构成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
李朴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
他想起自己的父母,他们在老家的小城里,每天起早贪黑地开着小卖部,供他读完大学。
他记得临走时妈妈塞给他一沓皱巴巴的现金,说 “在外照顾好自己,钱不够就说”;爸爸则拍着他的肩膀说 “好好干,家里不用你操心”。
他以为自己能闯出一片天地,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可现在,他却要灰溜溜地逃离,甚至不敢告诉他们自己要去非洲。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大家是怎么扎根的呢?
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年轻人,背后是不是也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
那些和睦的家庭,是不是也经历过柴米油盐的争吵?
李朴想不通,他只觉得自己像一粒被风吹来的沙子,找不到落脚的地方。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老周发来的消息:“机票订好了吗?到了给我发消息,我去机场接你。”
李朴回复:“订好了,下周一上午到。”
收起手机,他看了眼时间,已经晚上八点多了。
肚子不合时宜地叫了起来,他突然想起什么,眼睛亮了一下。
来苏州八个月,他早就听说过那家口碑极好的海鲜自助,就在离他出租屋不远的商场里。
每次路过,看着门口 “海鲜自助,200 元一位” 的招牌,他都忍不住咽口水,但 200 块钱对他来说不是小数目,够他吃十天的鸭血粉丝汤了,所以一直没舍得去。
“妈的,临走前总得奢侈一把!” 李朴拍了拍屁股站起来,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他查了查公交路线,发现要转两趟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