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今日的早朝气氛格外凝重,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同的表情——有的凝重,有的好奇,有的则隐隐透着不安。
萧承煜身着朝服,站在武将队列的前列,神色平静但眼神锐利。苏清砚则站在殿外等候,手中紧握着那份至关重要的先皇手谕。
皇帝端坐龙椅,目光扫过群臣:今日有何要事奏报?
礼部尚书首先出列:陛下,关于秋祭大典的筹备事宜...
就在此时,萧承煜迈步出列,声音洪亮: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他身上。礼部尚书愣了一下,随即退回到队列中。
皇帝微微颔首:萧爱卿有何事奏报?
萧承煜深吸一口气:陛下,臣要奏报的是十五年前苏文渊将军通敌叛国一案的真相!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什么?苏文渊的案子?
那不是早就定案了吗?
萧将军这是要翻旧案啊...
宰相李崇明眉头紧皱,出列说道:陛下,苏文渊通敌叛国一案证据确凿,早已定案。萧将军此时重提此事,不知是何用意?
萧承煜毫不退缩:李相此言差矣。当年所谓的证据确凿,实则是被人精心设计的陷害。臣今日有确凿证据,证明苏将军是清白的!
兵部尚书赵德昌冷笑道:萧将军,你口口声声说有证据,不知是何证据?该不会又是些道听途说的谣言吧?
绝非谣言!萧承煜斩钉截铁地说道,臣有先皇亲笔手谕为证!
先皇手谕?皇帝身体微微前倾,呈上来!
太监上前,从萧承煜手中接过一个锦盒,恭敬地呈给皇帝。
皇帝打开锦盒,取出那份明黄色的手谕。当他看清上面的内容时,脸色渐渐变得凝重。
朝堂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皇帝的反应。
良久,皇帝缓缓抬头,目光扫过群臣:这份手谕...确实出自先皇之手。
李崇明立即说道:陛下,即便这是先皇手谕,但时过境迁,很多事情已经难以查证。而且...
李相此言差矣!一个清朗的声音从殿外传来。
众人转头望去,只见苏清砚缓步走进大殿,手中捧着另一份文书。
陛下,苏清砚跪下行礼,民女苏清砚,苏文渊之女,有重要证据呈上。
皇帝示意她起身:你有何证据?
苏清砚展开手中的文书:这是民女根据先皇手谕中的线索,查找到的当年案件相关人员的供词和物证。其中包括:
第一,当年指证家父通敌的所谓,经笔迹专家鉴定,实为伪造;
第二,所谓的通敌物资,实则是被人暗中调包;
第三,最重要的——当年负责审理此案的几位官员,后来都得到了某些人的特殊关照和提拔。
她每说一条,朝堂上的气氛就紧张一分。
李崇明脸色阴沉:苏姑娘,你这些所谓的,可有确凿的证明?
当然有!苏清砚从袖中取出一叠文书,这些是笔迹鉴定专家的证词,物资调包的相关人员的供词,以及那些官员升迁记录的副本。
太监将文书呈给皇帝,皇帝仔细翻阅着,脸色越来越凝重。
赵德昌突然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关系重大,不宜在朝堂上仓促决定。应当交由刑部重新审理,查明真相。
刑部尚书立即出列:陛下,臣愿领命重新审理此案。
但萧承煜立即反对:陛下,此事交由刑部审理恐有不妥。当年参与审理此案的官员中,就有刑部的人。为了避嫌,应当成立一个独立的审查委员会。
李崇明冷笑道:萧将军这是信不过刑部?
不是信不过,萧承煜直视着他,只是为了确保公正。而且...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某些官员:先皇手谕中提到,朝中有人与北狄暗中勾结,贩卖军情。这些人很可能就隐藏在朝堂之上!
这句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什么?朝中有人通敌?
这怎么可能?
萧将军可有证据?
萧承煜沉声道:证据就在先皇手谕中。先皇详细记录了某些人与北狄使者的秘密会面时间、地点,以及交易的细节。
皇帝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萧爱卿,将手谕中相关部分念出来!
萧承煜接过手谕,朗声念道:天启十二年三月初五,翠微山庄,赵某与北狄使者密会,交易边境布防图,得黄金千两;天启十二年五月十八,城南别院,李某与北狄副使...
他每念一条,朝堂上就有人脸色发白。
当念到天启十二年八月初二,宰相府后园...时,李崇明突然大喝一声:够了!
所有人都震惊地看向宰相。
李崇明意识到自己失态,连忙收敛情绪:陛下,臣以为这些所谓的记录未必可信。可能是有人故意伪造,陷害忠良。
但皇帝的目光已经变得冰冷:李相为何如此激动?萧将军还没念到具体的人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