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春日总是格外热闹,而今年的上巳节诗会更是盛况空前。太常寺早早就在曲江池畔搭起了彩楼,各色彩旗在春风中猎猎作响。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纷纷前来,一时间曲江池畔冠盖云集,衣香鬓影。
苏清砚手持烫金请帖,站在诗会入口处微微出神。这份来自太常寺的请帖来得突然,上面写着特邀琴师苏清砚献艺的字样让她既惊讶又忐忑。她轻轻抚摸着腰间的玉佩——那是萧承煜昨日派人送来的,说是护身符。
砚娘!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阿福气喘吁吁地跑来,萧将军让我告诉您,他已在诗会中安排妥当,请您放心。
苏清砚点点头,深吸一口气迈入诗会场地。园中早已布置妥当,假山流水间摆放着数十张案几,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和各色茶点。中央一座高台上,摆放着几张名贵的古琴。
这位就是茶寮的琴师?一个略带讥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苏清砚转身,看见一位身着华服的女子正打量着她。女子约莫三十岁上下,眉目如画却带着几分傲气。
在下苏清砚,不知阁下是?
太常寺琴正,林徽音。女子微微抬起下巴,听闻苏姑娘琴艺不凡,今日特向太常寺推荐了你。
苏清砚心中一动,想起萧承煜曾提过这位林琴正与朝中某些势力关系密切。她不动声色地行礼:多谢林琴正抬爱。
林徽音轻笑一声:不必客气。只是今日诗会来了不少懂琴的贵人,苏姑娘可要好好表现才是。她意有所指地看了看高台,待会儿会有斗琴环节,希望苏姑娘不吝赐教。
苏清砚还未答话,一阵骚动从入口处传来。只见一群侍卫开道,萧承煜身着墨蓝色锦袍缓步而来。他今日未着戎装,却依然气度不凡,所到之处众人纷纷行礼。
萧承煜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过,在看到苏清砚时微微停顿,随即若无其事地移开。但苏清砚分明看到他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和那微不可察的点头。
诗会正式开始,先是各位文人即兴赋诗,接着是书画表演。苏清砚安静地坐在角落,观察着场中众人。她注意到萧承煜虽然看似在欣赏表演,实则不时与几位官员低声交谈,而林徽音则频频看向她这边,眼中带着审视。
接下来是今日的重头戏——斗琴!太常寺少卿高声宣布,有请太常寺琴正林徽音,与特邀琴师苏清砚上台比试琴艺!
场中响起热烈的掌声。苏清砚缓步上台,发现台上已摆放着两张古琴。一张是名贵的九霄环佩,另一张则是她熟悉的——正是她在茶寮常用的那张。
这...苏清砚惊讶地看向台下,正对上萧承煜意味深长的目光。原来他早已安排人将她的琴取来。
林徽音已坐在九霄环佩前,轻抚琴弦试音。清越的琴声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苏姑娘,请。林徽音做了个手势,按照惯例,斗琴分三局。第一局比指法,第二局比意境,第三局比创新。由在场诸位评判胜负,如何?
苏清砚点头应下,在前坐定。她深吸一口气,手指轻触琴弦,熟悉的触感让她心神渐定。
第一局开始,林徽音先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她的指法娴熟,琴音铿锵有力,将这首古曲的激昂表现得淋漓尽致。曲终时,场下掌声雷动。
轮到苏清砚,她选择了《流水》。她的手指在琴弦上轻盈跳动,如同真的流水般灵动自然。琴音时而如涓涓细流,时而如奔腾江河,将水的千变万化完美呈现。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场中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更热烈的掌声。
第一局,平手!太常寺少卿宣布。
林徽音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苏姑娘果然名不虚传。那么第二局,我们比意境。
她这次弹奏的是《梅花三弄》。琴音清冷孤高,仿佛让人看到寒冬中傲然绽放的梅花。曲中透着一股不屈的傲气,与林徽音本人的气质颇为相似。
苏清砚沉思片刻,弹起了《阳关三叠》。这是一首离别之曲,她的琴音中带着淡淡的忧伤,却又蕴含着无尽的期盼。场中不少人都被这琴音打动,有人甚至悄悄拭泪。萧承煜站在人群后方,目光专注地看着台上的苏清砚,眼中满是赞赏。
第二局,苏清砚胜!太常寺少卿的宣布引起一阵骚动。
林徽音的脸色有些难看:最后一局,比创新。苏姑娘,请先。
苏清砚微微颔首,手指再次抚上琴弦。这次她弹奏的是一首自创的曲子《茶寮小调》。琴音轻快活泼,仿佛让人看到茶寮中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又带着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曲中还融入了她平日听到的小贩叫卖声、孩童嬉笑声,别具一格。
曲终时,场下喝彩声不断。林徽音冷笑一声:有趣的小曲,不过...她突然转向太常寺少卿,我请求临时更改规则。最后一局,我们即兴创作,以为题,如何?
太常寺少卿有些为难,但见众人兴致高昂,只得同意。林徽音得意地看了苏清砚一眼,开始弹奏。她的曲子华丽繁复,用了许多高难度的技巧,描绘了一幅宫廷春宴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