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四海的暗示如同一把钥匙,为赵默打开了一扇通往宝库的门,却也同时将他置于更明亮的灯光之下。亲王规格的用度很快送达静思殿,随之而来的还有几名明显眼神锐利、步履沉稳的太监和宫女,美其名曰“伺候”,实则监视之意不言而喻。
赵默对此浑不在意。他坦然接受这一切,甚至偶尔会故意在这些“耳目”面前,演练一些看似强身健体、实则蕴含基础发力技巧的五禽戏或八段锦,将自身那“久病成医、偶得养生妙法”的人设贯彻到底。
暗地里,他的修炼从未停止。内力在《易筋锻骨篇》和自身雄厚气血的滋养下愈发精纯雄厚,向着某种临界点稳步推进。他对融合之道的理解也越发深刻,开始尝试将更多《九阴真经》中的精妙运劲法门,如“飞絮劲”、“蛇行狸翻”之术的精髓,融入日常行动和发力之中,使得身法更加变幻莫测,劲力更加难以捉摸。
时机成熟后,他择了一个午后,以“翻阅前朝医案孤本”为由,向着西苑的集贤阁而去。身后自然远远跟着“伺候”的小太监。
集贤阁是一座巍峨却略显陈旧的三层楼阁,飞檐翘角,古意盎然。此处虽是藏书之地,却并无多少文人学士往来,只有几个老迈的文书宦官在门口打着瞌睡,显得异常冷清。空气中弥漫着灰尘和旧纸张特有的味道。
亮出皇子令牌,又似是随意地提及“洪都知曾说此处或有孤本医书”,看守的老宦官不敢怠慢,恭敬地引他入内。
一楼二楼多是经史子集、地方志书,浩如烟海,却非赵默目标。他径直走上三楼。与下方的开阔不同,三楼被分隔成数个狭小的隔间,书架更加古老,上面堆积的竹简、帛书、皮卷甚至石刻拓片,大多蒙着厚厚的灰尘,许多都已字迹模糊,或残缺不全。这里收录的,多是些杂学、异闻、乃至被视为“荒诞不经”的前朝秘录、百家残篇,以及……一些无人能识或练成的“武功秘籍”。
洪四海所指,便是此地。
赵默摒退了引路宦官,独自踏入这片被遗忘的角落。强大的精神力与过目不忘的记忆力此刻发挥到极致,目光如同扫描仪般快速掠过一排排书架上的标签和卷名。
《龟息功残篇》、《百毒真经·附录》、《西域幻身录》……许多名字听起来唬人,实则内容粗浅或残缺得厉害,对寻常武者或许算点收获,对他而言却毫无价值。
他不急不躁,耐心搜寻。维度罗盘也在意识深处微微发热,辅助他感知那些蕴含着特殊能量波动或独特材质的古籍。
忽然,他的目光被角落一个积满灰尘的乌木匣子吸引。那匣子材质非金非铁,触手冰凉,上面雕刻着繁复的密宗花纹,虽然黯淡,却依旧透着一股苍凉古老的气息。匣子没有上锁,但接口处严丝合缝,似乎本身就是一个整体。
赵默指尖灌注一丝九阴真气,细细感知,发现匣子内部有极其精巧的机括结构,强行破开恐怕会损毁内物。他沉吟片刻,尝试将真气按照某种特定的韵律轻轻震动匣体表面那些密宗花纹的节点。
“咔哒。”一声微不可闻的轻响,匣盖悄然弹开一丝缝隙。
匣内并非书卷,而是三卷色泽暗沉、薄如蝉翼却韧性十足的不知名皮革,上面用金粉和某种暗红色颜料绘制着无数繁复诡异的人形图案和密密麻麻的藏文注解!那些人形图案姿态扭曲怪诞,仿佛在演练某种超越人体极限的力量,透着一股原始、野蛮、撼天动地的磅礴意境!
即便不识藏文,赵默也能瞬间认出——这正是他苦寻已久的《龙象般若功》图谱!
而且,看这皮革的古老程度和内容的完整性,远非后世流传的版本可比,极可能是最初的原本,或者极其古老的副本!上面记载的细节和观想图要比后世流传的版本精深复杂得多!
强压下心中的激动,赵默快速将三卷皮革纳入怀中。他继续搜寻,又在一堆关于吐蕃地理风俗的杂书中,找到了一本薄薄的、由前朝驻边官员记录的《番汉译语》,其中恰好有部分关于身体部位、力量修为词汇的对照翻译。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就在他准备离开时,罗盘再次传来微弱的感应。他循着感应,拨开一堆腐烂的竹简,底下露出一块断裂的青石板,上面刻着几幅模糊的行军阵图和一段残缺的铭文:“……背嵬军破阵……气贯长虹……憾岳……”旁边还有几个小小的刻字:“牛首山遗石”。
牛首山!与他之前在档案中看到的那句“岳王爷的兵书……牛头山……”隐隐对应!这块石板,似乎是某种更大阵图的组成部分,或者是对岳家军某种战阵气势的记载!
赵默心中一动,将这块沉重的石板也费力地抱起(在外人看来,体弱的默皇子抱起这石板已是极限)。虽然暂时看不出究竟,但或许与《武穆遗书》或其衍生出的战阵之法有关。
当他抱着石板、揣着秘籍走下楼梯时,看守的老宦官和远处监视的小太监都愣住了。谁也想不到,这位皇子殿下居然真从垃圾堆里翻出“宝贝”,还是一块破石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