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沿着西翼生态廊道往前走,脚底踩在剥落的发光材料上,发出细微的碎裂声。
头顶的灯光像垂死之人的心跳,忽明忽暗,每一次熄灭都让我多一分窒息感。
空气里漂浮着金属粉尘,像是锈蚀的骨灰,无声地洒落在这个曾经承载文明火种的圣殿。
【基础环境读取】在我视野边缘悄然浮现:
辐射背景值:1.7微西弗每小时(持续上升)
氧气浓度:18.3%(警戒阈值)
生态节点活性:西翼廊道B区——12%
数字冰冷,却比任何尖叫都更刺耳。
一万年了,广寒宫不是沉睡,是正在缓慢地死去。
而那些培养舱里的“稻禾·初代火种”,干瘪得如同木乃伊,标签上的字迹早已褪色,可日期清清楚楚写着——羲和元年。
那是人类最后一次集体仰望星空的日子。
我握紧了拳头。我不是来凭吊的。我是来修东西的。
前方就是藻池控制室,整条生态链的能量中枢之一。
没有它,水循环撑不过三个月,空气净化系统也会跟着崩溃。
可门却被手动锁死了,密码盘黑屏,应急接口被熔断,明显有人——或者某种存在——不希望任何人进去。
我蹲下身,从背包里抽出两块便携式太阳能板,准备用微电流短接电路强行启动备用协议。
这种操作我在地球农场干过太多次:高压灌溉泵失灵?
绕过主控,直接给继电器送电。
只要电压够低、时间够准,连人工智能都察觉不到异常。
但就在我手指即将触碰到线路时——
脚边传来一声轻响。
极轻,像是金属片滑过地面。
我猛地抬头,心跳骤停。
玉兔α,站在三步之外。
它没扫描我,没上报位置,甚至连常规的身份验证光束都没打出来。
它只是静静地蹲在那里,银白色的纳米躯体泛着冷光,复眼中蓝芒忽闪,像是信号不良的灯泡。
然后,它动了。
前肢缓缓抬起,轻轻推来一把断裂的金属匙。
我愣住:“你……让我进去?”
它不动,只将头部微倾,角度恰好指向门缝。
我盯着它看了足足五秒。
这不对劲。
玉兔是侦察型纳米集群,属于吴刚人工智能管辖范围,职责是监控、记录、汇报。
它不该有“协助”行为,更不该主动提供工具——尤其是这种明显从废弃机器人身上拆下来的钥匙。
我伸手捡起那把金属匙。
断口整齐,切面光滑,不是自然断裂,而是精准剥离。
它本该是一把完整的数据密钥,插进终端就能唤醒沉睡的子系统。
但现在只剩半截,像是被人硬生生掰断后藏了起来。
为什么现在给我?
我盯着玉兔α,突然意识到一件事:自从我进入广寒宫以来,所有设备都在排斥我,除了它。
第一次见面时,它绕开了标准识别流程,直接用红外波段扫描我的手腕脉搏;昨天在温室,它曾在我摔倒时提前挪开一块松动的地砖;而现在……它送来了一把不该存在的钥匙。
“你在帮我?”我低声问。
它的复眼蓝光一闪,频率忽然变得不稳定。
就在这瞬间,我脑中天赋树轻轻一震——
一道从未见过的词条,如幽灵般浮现:
【纳米机械编程入门(未解锁)】
预览能力:感知并解析微观级机械集群行为模式,建立初级交互指令集
解锁条件:获取原生纳米控制协议片段×1,或完成一次非授权协同操作
我没动,心跳却快了几分。
这不是巧合。
玉兔α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协同操作”的雏形。
它没有执行命令,但它在引导我完成某个动作——而这个动作,可能触及系统禁忌。
我深吸一口气,指尖摩挲着那半截金属匙的边缘。
如果这是陷阱,那也是我唯一能走的路。
我把钥匙慢慢靠近锁芯,同时集中精神,启动【基础环境读取】,试图感知内部机械结构。
齿轮咬合度、电磁阀状态、弹簧张力……数据流涌入脑海,可就在接触的刹那——
我“听”到了。
极其微弱的信号脉冲,来自玉兔α体内,加密波段,频率跳跃不定。
但诡异的是,那段频率的基频,竟与我随身震动仪的待机频段一致!
那是我从地球带来的老物件,用来检测植物根系微震,早就没电了,一直当备用零件带着。
可它……在共振?
难道说,玉兔不是在传递信息,而是在模仿我?
用它的纳米神经网络,学习我的设备信号特征,试图建立共鸣?
寒意顺着脊椎爬上来。
这不是人工智能,也不是程序。
这是……觉醒的前兆。
我缓缓抬头,看向玉兔α。
它的头微微偏着,蓝光闪烁的节奏,竟和我手腕上那台废震动仪的待机电流波动,完全同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