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安笑了笑,没解释,扶着秦京茹下了车。出租车刚开走,院子里就传来了一阵喧闹声,紧接着,一群人从院子里走了出来,围在门口,好奇地打量着他们。
1962 年的北京四合院,邻里之间没什么隐私可言,谁家来了客人,不出五分钟就能传遍整个院子。王平安和秦京茹一出现,就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人群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是谁啊?看着面生得很。”“那个女的好像有点眼熟,是不是之前来过人说要找秦淮茹的?”“你看那男的,穿着虽然普通,但看着气度不凡啊。”
王平安环视了一圈,院子门口站着一个瘦削的中年人,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手里拿着一个烟袋锅,眼神紧紧盯着王平安刚才付车费的手,嘴角微微抽动着,眼神里满是羡慕 ——8 元钱可不是小数目,在那个年代,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四十元,这 8 元钱足够一家人生活好几天了。
就在这时,人群里突然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京茹?你怎么来了?”
王平安和秦京茹同时看过去,只见一个穿着碎花布衫、梳着齐耳短发的女人从人群里走了出来。她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皮肤白皙,眉眼间带着几分柔和,嘴角总是微微上扬,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可王平安知道,这只是她的表面,内里却是个精于算计、自私自利的主儿 —— 她就是秦淮茹。
秦京茹看到秦淮茹,眼睛一下子亮了,委屈的情绪再也忍不住,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姐!” 她挣脱开王平安的手,快步走到秦淮茹面前,哽咽着说不出话。
秦淮茹赶紧拉住秦京茹的手,上下打量了她一番,见她脸色不好,眼神里满是疲惫,还带着几分羞窘,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她注意到秦京茹走路的姿势有些奇怪,脚步虚浮,像是受了伤似的,再看了看站在一旁的王平安,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猜测。
她拍了拍秦京茹的后背,安慰道:“别哭了,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然后她抬起头,看向王平安,脸上露出热情的笑容,喊道:“妹夫,快跟上来啊,别站在那儿了!”
王平安听到 “妹夫” 两个字,愣了一下。他没想到秦淮茹竟然这么直接,连问都不问就给两人定了关系。他犹豫了几秒,心里盘算着 —— 现在和秦京茹的关系已经这样了,认下这个 “妹夫” 的身份,反而更容易在这个世界里立足。于是他点了点头,迈步跟了上去。
秦淮茹拉着秦京茹,王平安跟在后面,三人穿过人群,走进了四合院。院子里很宽敞,中间有一个大水缸,缸里养着几尾金鱼,周围种着几棵老槐树,枝叶繁茂,遮住了大片阳光。院子两侧住着几户人家,门口都挂着门帘,时不时有人从门帘后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他们。
秦淮茹的家在院子东侧的一间平房里,门口挂着一块蓝色的门帘。她掀开门帘,让秦京茹和王平安进去。房间不大,大约十几平米,里面摆着一张木板床、一个衣柜、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家具都很旧,油漆掉了大半,墙上贴着一张毛主席的画像,画像下面挂着一个小小的相框,里面放着几张黑白照片。
刚一进门,就看到一个白白胖胖的中年妇女坐在椅子上纳鞋底,她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没什么表情,看到秦京茹和王平安进来,只是抬了抬眼皮,语气有些不客气地问道:“秦淮茹,这是谁啊?怎么随便带外人进来?”
王平安知道,这应该就是秦淮茹的婆婆,贾张氏。原剧里她可是个出了名的恶婆婆,尖酸刻薄,贪小便宜,还特别重男轻女,对秦淮茹的态度一直很不好。
秦淮茹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有些尴尬地说:“妈,这是我表妹秦京茹,从乡下过来投奔我的,这位是…… 是京茹的对象。” 她本来想说 “妹夫”,但在婆婆面前,还是换了个更稳妥的说法。
贾张氏上下打量了王平安和秦京茹一番,见两人手里空空的,连点礼物都没带,脸色更难看了,冷哼了一声:“哼,投奔?我们家自己都快揭不开锅了,哪还有闲钱养外人?再说了,来人家家里,连点规矩都不懂,空着手就来了?”
秦京茹听到贾张氏的话,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眼圈又红了,她没想到自己第一次来表姐家,就受到这样的待遇。秦淮茹也觉得很没面子,想解释几句,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 她知道婆婆的脾气,越解释越麻烦。
就在这时,王平安注意到桌子旁边站着两个小孩子,一个小女孩看起来五六岁,穿着一件粉色的上衣,扎着两个小辫子,手里抱着一个看起来只有一两岁的小小孩,小男孩穿着一件蓝色的小褂子,眼睛圆圆的,正好奇地看着他。王平安知道,这应该是秦淮茹的三个孩子,女孩叫贾当,男孩叫贾梗,小小孩则是贾槐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