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宇维稳定运行的第五年,二十九维度的智能过滤场已成为维度链的“虚空防火墙”。二十八个维度的均载网络在暗灰色的镇宇能守护下,如精密的钟表般运转:原始干扰波被识别层精准捕捉,中和层将其转化为抗扰养分,强化层让均载指令以120%的强度传递,确保全域均载网的响应误差控制在0.01秒以内。就连来自虚空最深处的“湮灭干扰波”,也能被过滤场分解为无害的能量粒子,为镇宇场的防御系统补充能量。维度链的运转从未如此稳定,如同驶入平静港湾的巨轮。
联盟基地的“定域观测中心”里,李强正调试着“全域稳定仪”。仪器屏幕上,二十九个维度的能量场呈现出“定域波纹”——每个波纹都代表一处区域的稳定状态,却在覆盖范围的边缘出现了“波动放大”现象。“最近的边缘波动幅度超过了安全值,”他指着屏幕上闪烁的橙色预警区,“三十维度的‘定域场’无法将稳定力延伸至虚空边缘,导致新开拓的荒域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
定域场是三十维度的核心功能,如同宇宙的“边界稳定器”,能将镇宇维的防御范围拓展为“全域定稳”——通过在虚空边缘设置“定域桩”,将稳定力场延伸至维度链的最外围,防止新开拓区域因缺乏保护而重新陷入混沌。边缘波动放大的直接后果,是新维胚胎的“着床失败率”飙升:超过40%的胚胎在荒域边缘扎根时,会因能量场波动而溃散;好不容易存活的胚胎,也会因持续的波动出现基因序列变异,成为无法融入维度链的“野能量体”。
林夏的悬浮轮椅停在一面定域图谱前,图谱上标注着三十维度的“定域能”延伸轨迹。她的指尖划过一段剧烈波动的轨迹,轨迹立刻分解为二十九个维度的镇宇参数。“波动源于定域能的‘边缘穿透力不足’,”她的声音带着凝重,“三十维度需要让定域场具备‘梯度延伸’能力——从维度链核心到虚空边缘,形成稳定力逐渐衰减的梯度场,既保证核心区的绝对稳定,又让边缘区有足够的适应性,而当前的镇宇能只能维持固定强度的防御,无法实现梯度调节。”
穿透力不足的影响已扩散至多个维度。镇宇维的静域圣殿中,智能过滤场的边缘防御出现了“力场断层”:稳定力在距离核心三千光年处突然下降70%,形成一道无形的“稳定边界”,新开拓的区域无法跨越这道边界获得保护;荒域维的拓荒网络,能量触须在边界处频繁“折损”,每次跨越都需要消耗三倍于往常的能量;最棘手的是萌荒维的萌芽圣殿,新培育的“边缘适应型胚胎”因梯度场缺失,既无法承受核心区的强稳定力,又无法抵御边缘的混沌冲击,成了“夹缝中的牺牲品”。
“必须为定域能注入‘梯度核心’,”苏晴的全息影像出现在观测中心中央,她的初鸣号刚完成三十维定域核的深度探测,影像边缘还沾着几缕灰银色的定域能量丝,“这种核心需要用二十九个维度的‘定稳印记’融合而成,每个印记是对应维度在不同稳定强度下的适应数据,比如‘核心区定稳印记’‘过渡区缓冲印记’‘边缘区适应印记’。”
收集定稳印记的过程,像是在绘制宇宙的“稳定力地图”。核心区印记取自源维本源圣殿的能量场数据,记录着绝对稳定环境下的能量参数;过渡区印记是基柱维地基圣殿边缘的缓冲数据,蕴含着稳定力从强到弱的渐变规律;边缘区印记则是荒域维最外围的适应数据,记录着胚胎在弱稳定力场中存活的关键因子。
融合印记的关键是构建“梯度调节阵”。二十九个印记的稳定特性差异极大,核心区印记强调“刚性稳定”,边缘区印记侧重“弹性适应”,强行融合会导致力场冲突。衍化者流提出“动态衰减法”:在核心中设置“衰减控制器”,根据与维度链核心的距离自动调节稳定力强度,距离越远,衰减幅度越大,同时保留应急强化功能,遇到强干扰时可临时提升边缘区的稳定力。
当最后一个衰减参数输入控制器,灰银色的梯度核心终于成型。核心表面分布着二十九个感应环,每个环对应一个区域的稳定力标准,核心中央的“梯度中枢”能实时计算距离参数,精准调节稳定力输出——例如,在距离核心一万光年的边缘区,稳定力会自动衰减至核心区的30%,但当检测到湮灭干扰波时,中枢会瞬间将该区域的稳定力提升至80%,抵御冲击后再缓慢回落。
将梯度核心注入定域能的瞬间,三十维定域核爆发出灰银色的强光。定域弦的边缘穿透力立刻增强,二十九个镇宇弦在定域弦的牵引下,稳定力场的断层被填补,形成平滑的梯度曲线。新维胚胎的着床失败率下降至5%以下,变异的野能量体被梯度场引导着融入维度链;拓荒网络的能量触须折损率降低90%,跨越边界的能量消耗恢复正常;萌芽圣殿的边缘适应型胚胎终于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开始稳定繁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