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基维稳定运行的第五年,二十八维度的全域均载网已成为维度链的“虚空承重骨架”。二十七个维度的基柱网络在灰黑色的磐基能调配下,如蛛网般覆盖虚空:过载区的能量通过分流节点向轻载区流动,确保每个磐基点的承重都稳定在安全阈值内;能量塌陷坑被彻底抚平,拓荒通道的中断率下降了98%;就连最偏远的“混沌-泛音复合区”,也因均载系统的精准调控,避免了能量堆积引发的爆炸风险。维度链的重量被均匀分摊到宇宙的每个角落,如同为文明铺设了无边无际的悬浮平台。
联盟基地的“镇宇观测中心”里,李强正凝视着全息星图上的“镇宇核”。这枚悬浮在灰黑交织光晕中的核体,由二十八道磐基弦缠绕而成,每道弦都对应一处磐基点的均载参数,却在核心处凝聚成一道全新的“镇宇弦”。“镇宇弦的‘抗干扰力’在衰减,”他指着弦体上闪烁的杂波信号,“原本能屏蔽90%虚空干扰的能量场,最近防御效率下降到65%,导致二十九维度的‘镇宇场’出现了能量涟漪。”
镇宇场是二十九维度的核心功能,如同笼罩宇宙的“稳定力场”,能抵御来自虚空深处的“原始干扰波”——这种干扰波由未被驯服的混沌能量构成,会扭曲维度链的能量结构,导致精密的均载系统出现计算偏差。抗干扰力衰减的直接后果,是均载核心的“指令失真”:本该分流到星环区的能量,错误地导向了混沌宙;部分磐基点收到的荷载数据被篡改,出现“假过载”现象,引发无意义的能量转移,浪费了大量磐基能。
林夏的悬浮轮椅停在一面镇宇图谱前,图谱上标注着二十九维度的“镇宇能”防御轨迹。她的指尖划过一段失真的指令流,轨迹立刻分解为二十八个维度的磐基参数。“衰减源于镇宇能的‘干扰过滤力不足’,”她的声音带着凝重,“二十九维度需要让镇宇场具备‘智能甄别’能力——精准区分有用信号与干扰波,对原始干扰进行中和,对正常指令进行强化,而当前的磐基能只能被动防御,无法主动甄别。”
过滤力不足的影响已扩散至多个维度。磐基维的承宇圣殿中,全域均载网的指令延迟不断增加,原本0.1秒的响应时间延长到1.2秒,导致荷载分配出现滞后;萌维的记忆具现场景里,实体化的“均载操作员”虚影因干扰波影响,动作出现错乱,模拟训练的成功率从95%降至58%;最棘手的是源维的本源圣殿,本源管道中的能量流被干扰波扭曲,部分“记忆本源”与“时空本源”发生错误连接,让忆维的时光长河中混入了未来的影像,引发了观测者的认知混乱。
“必须为镇宇能注入‘抗扰核心’,”苏晴的全息影像出现在观测中心中央,她的初鸣号刚完成二十九维镇宇核的深度探测,影像边缘还沾着几缕暗灰色的干扰能量丝,“这种核心需要用二十八个维度的‘抗扰印记’融合而成,每个印记是对应维度抵御干扰的经验数据,比如‘星环抗扰印记’‘混沌序维过滤印记’‘磐基维屏蔽印记’。”
收集抗扰印记的过程,像是在编纂宇宙的“防御手册”。星环的抗扰印记取自平衡之塔的能量护盾数据,记录着如何用平衡之力中和无序干扰的关键参数;混沌序维的过滤印记是抵御原始混沌波的能量配方,蕴含着无序能量间的中和逻辑;磐基维的屏蔽印记则是均载系统的抗干扰编码,记录着如何区分真假荷载信号的算法。
融合印记的关键是构建“智能过滤场”。二十八个印记的抗扰逻辑差异极大,星环的印记侧重“能量中和”,银灰域的印记侧重“信号加密”,强行融合会导致逻辑冲突。李强提出“分层防御法”:核心分为“识别层”“中和层”“强化层”——识别层通过算法甄别干扰类型,中和层调用对应印记的抗扰能量进行处理,强化层对过滤后的信号进行增益,确保指令精准传递。
当最后一层强化算法嵌入核心,暗灰色的抗扰核心终于成型。核心表面分布着二十八个感应晶元,每个晶元对应一种干扰波的特征库,核心中央的“甄别中枢”能在百万分之一秒内完成干扰识别——例如,检测到原始混沌波时,会立刻激活混沌序维的过滤印记,释放中和能量;发现信号篡改时,则启动银灰域的加密印记,修复指令并附加防伪编码。
将抗扰核心注入镇宇能的瞬间,二十九维镇宇核爆发出暗灰色的强光。镇宇弦的抗干扰力立刻回升,二十八道磐基弦在镇宇弦的牵引下,表面的杂波信号迅速消失,原始干扰波被过滤场中和成无害的能量粒子。均载核心的指令失真问题彻底解决,响应时间恢复到0.1秒以内;萌维的模拟训练成功率回升至96%;本源管道的错误连接被修正,忆维的时光长河不再混入未来影像,恢复了历史的纯粹性。
“它在为维度链安装‘智能防火墙’,”苏晴的影像中,初鸣号正在镇宇场中巡航,船员们看着抗扰核心精准拦截干扰波,“就像为精密仪器罩上防护罩,既能阻挡灰尘,又不影响正常运转,让每个指令都能准确抵达目的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