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那条简短的信息,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陈北玄心中漾开了层层疑虑的涟漪。“灰烬”项目,这个代号他曾在最高密级的内部参考简报中惊鸿一瞥,只知道它与颠覆性新材料有关,保密等级极高,具体内容则如同笼罩在浓雾之中,难窥其详。如今林雪特意提醒,并指出可能与“麒麟”有关,这不得不让他高度重视。
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是首先通过内部保密渠道,调阅了所有关于“灰烬”项目的非核心公开情报汇总(仅限于他权限可接触的部分)。情报显示,“灰烬”项目由对手的最高级别研究机构DARPA(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主导,联合了数家顶级国家实验室和军工巨头,启动时间大致与“麒麟”项目深入攻关阶段重合。其保密措施异常严格,几乎没有实质性信息泄露。
然而,几条看似不起眼的边缘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
· 某顶尖材料科学期刊上,曾有一篇论文在致谢部分含糊地提到了“感谢DARPA ‘Ash’项目组提供的理论支持”,但论文主体内容是关于一种高熵合金的极端条件下相变行为。
· 对手的某空军基地,被观测到新建了特殊的、带有强大电磁屏蔽和超高温处理设施的实验室,卫星图片分析显示其能源消耗异常巨大。
· 有未经证实的传闻称,该项目在“非晶态金属陶瓷复合材料” 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与“麒麟”联系起来,陈北玄敏锐地捕捉到了某种可能性。“麒麟”的优势之一,就在于赵磊团队开发的碳化硅复合装甲,提供了优异的防护能力。如果“灰烬”项目真如其代号般充满毁灭意味,其目标很可能就是打造能够轻易穿透或摧毁现有先进装甲的新型武器材料或技术!
这并非危言耸听。军事技术的发展往往遵循“矛与盾”的循环。一方装甲技术取得突破,另一方必然会寻求更锋利的“矛”。如果“灰烬”项目成功,意味着“麒麟”乃至现役所有主战装备赖以生存的装甲防护,可能面临失效的风险!
陈北玄立刻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这不再是商业竞争或技术窃密,而是关乎未来战场胜负手的、最基础也最残酷的材料学竞赛!
他首先秘密召见了赵磊。在绝对安全的密谈室内,陈北玄向赵磊透露了关于“灰烬”项目的有限信息和自己的担忧。
赵磊听完,眉头紧锁,神色凝重:“陈总,您的判断很可能接近事实。高熵合金、非晶态金属陶瓷……这些都是目前材料学界公认的、可能带来下一代防护或穿甲突破的方向。如果对方集中力量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确实可能研制出我们现有复合装甲难以有效抵御的新型穿甲弹芯或聚能战斗部药型罩材料。”
“我们的装甲技术,能否应对?”陈北玄直指核心。
赵磊沉吟片刻,坦诚道:“很难说。我们的碳化硅复合装甲在面对现有主流穿甲弹时表现优异,但面对基于全新材料体系、可能具备更高硬度、韧性以及独特破坏机理的弹体,其有效性需要重新评估。材料领域的代差,有时比装备代差更致命,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我们需要提前布局。”陈北玄目光坚定,“不能等到对方的‘矛’刺到眼前,才想起来加固‘盾’。”
他与赵磊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初步勾勒出了一个应对方案:
1. 启动“后羿”计划: 在绝对保密状态下,成立一个由赵磊领衔的尖端材料攻关小组,目标就是研发能够抵御或削弱“灰烬”项目可能带来的新型威胁的 下一代装甲材料。
2. 多技术路径探索: 不局限于现有的陶瓷复合体系。同时开展梯度功能材料、金属玻璃、纳米结构材料、甚至借鉴“灰烬”项目思路探索非晶态复合陶瓷等多个方向的前沿研究。
3. 加强与国内顶尖材料研究机构的协同: 如同当年联合华东理工大学一样,再次汇聚全国最顶尖的智力资源,共同应对挑战。
4. 建立材料性能预测与评估模型: 基于有限的“灰烬”项目信息和对新材料发展趋势的判断,建立理论模型,预测潜在威胁材料的性能边界,为防护材料的设计提供目标参考。
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却同样至关重要的军备竞赛的前哨战。对手在暗中磨砺着可能致命的尖矛,而陈北玄和赵磊,则必须抢在时间前面,锻造出更加坚固的盾牌。
“灰烬”项目的阴影,悄然笼罩下来。它提醒着陈北玄,在“麒麟”光鲜亮丽的背后,在最基础的科技领域,竞争从未停止,且愈发激烈。铁血风云,已从装备对抗,延伸至更基础、也更决定性的材料科学之争。这场无声的较量,其结果,或许将直接决定未来钢铁巨兽们在战场上的生死存亡。
喜欢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