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 时间在不经意间流走,经过近两年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麒麟”项目的各个子系统——包括那台经过多次优化、功率提升至180千瓦的永磁同步电机,新一代基于FPGA+SiC的智能控制器,初步成型的VDB-1.0车辆总线网络,以及由赵磊团队提供的、性能得到显着提升的碳化硅复合装甲试制模块——终于迎来了第一次整车级别的联合调试。
为了这次联调,攻关小组利用一个经过大幅切割和加固的59式坦克车体作为验证平台,内部塞满了为“麒麟”量身定制的“五脏六腑”。这个平台外观丑陋,布满了临时焊接的支架和纵横交错的线束,却被寄予了无限的期望。
联调地点选在了厂区后面更加偏僻、封闭的强化测试场。周卫国亲自到场坐镇,研发中心的核心骨干悉数到场,气氛既紧张又充满期待。
“各单元报告状态!”陈北玄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台前,通过内部通讯系统下达指令。他神色平静,但紧握着通话器的手微微有些汗湿。
“动力单元准备就绪,电机、控制器自检通过!”
“总线主节点上线,各子系统通讯链路建立!”
“操控单元(简易驾驶杆和踏板)初始化完成!”
“数据记录系统开始工作!”
一切准备就绪。
“启动动力系统!”陈北玄下令。
一阵熟悉的、低沉而平稳的电磁嗡鸣声从车体内传出,标志着电机成功启动。通过数据链路,可以看到电机空载转速稳定在预设值。
“很好。现在,尝试低速直线行驶。”陈北玄的声音保持着冷静。
驾驶员(由经验最丰富的试车员老刘担任)轻轻推动仿照飞机操纵杆设计的电传驾驶杆。
指令通过总线发送到控制器,理论上,电机应该输出相应的扭矩,驱动沉重的验证平台开始移动。
然而——
“嗡——!!!”
车体内传来的不再是平稳的嗡鸣,而是一种尖锐、刺耳、如同金属撕裂般的啸叫声!同时,数据屏幕上,电机转矩读数剧烈波动,转速也开始上下跳动,车辆只是轻微地前后晃动了一下,并未能平稳起步!
“紧急停车!”陈北玄立刻下令。
啸叫声戛然而止,现场陷入一片死寂。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
第一次指令,就失败了。
“排查问题!”陈北玄的声音依旧稳定,但语速明显加快。
技术团队立刻围了上去。初步检查,机械传动部分(为适配电机而设计的减速箱和侧传动)没有发现明显的卡滞或损坏。问题似乎出在控制层面。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成了噩梦般的调试循环。
他们尝试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修改扭矩指令的滤波算法,检查总线数据传输的延迟和丢包情况……每一次微小的改动后,都重复启动和行驶测试。
然而,结果大同小异。车辆要么无法启动,要么启动时发出令人牙酸的异响和剧烈抖动,要么像刚才那样啸叫着无法平稳加速。最严重的一次,在一次尝试中,一侧的传动机构甚至发出了“砰”的一声闷响,吓得所有人脸色发白,幸好检查后发现只是连接螺栓松动,未造成严重损坏。
夕阳西下,测试场上拉出了长长的阴影。经历了数十次失败的尝试后,验证平台依旧瘫痪在原地,像一个嘲弄着他们所有努力的钢铁巨兽。
团队成员的士气跌落到了谷底。小张疲惫地靠在冰冷的履带上,眼神空洞;小李一遍遍地看着数据记录,试图找出那隐藏的魔鬼;赵磊和材料组的人则帮不上什么忙,只能焦急地等待着。连一向沉稳的周卫国,眉头也锁成了深深的“川”字,不停地抽着烟。
失败的气氛如同实质般笼罩着整个测试场。
“今天先到这里。”陈北玄终于开口,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所有人,回去休息。把今天所有的数据,尤其是失败瞬间的数据,全部整理出来。我们明天进行复盘分析。”
没有责备,没有抱怨,只有冷静的指令。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陈北玄平静外表下承受的巨大压力。
回去的路上,没有人说话。沉重的挫败感压在每个人的心头。他们克服了那么多技术难题,却在最后一步,系统集成上,摔了如此沉重的一跤。
深夜,研发中心的灯光依旧亮着。陈北玄没有休息,他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面前是铺满了整个桌面的数据图纸和波形记录。失败的场景在他脑海中一遍遍回放,那刺耳的啸叫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他知道,系统集成是最大的挑战,暴露的问题往往是多个子系统交互作用下产生的耦合问题,远比单个技术点的攻关要复杂得多。这第一次整车联调的失败,虽然打击巨大,却也必然。它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麒麟”项目在从“部件”走向“系统”过程中,那些被忽略或低估的深层次问题。
他拿起红笔,在图纸上重重地圈出了几个关键点:扭矩指令的响应延迟与机械系统固有频率的耦合?总线通信实时性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保障?电机控制算法对负载剧烈变化的适应性?
问题很多,很难。但陈北玄的眼神,在经历了最初的凝重后,重新燃起了锐利的光芒。
失败,是成功的养分。这一次惨痛的失败,必将成为“麒麟”最终腾飞前,最宝贵的一次淬炼。他深吸一口气,埋首于数据的海洋,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坚。黑夜漫长,但黎明终将到来。
喜欢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