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根据地。
如今苏墨手下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一千多人了。
名义上他还是个排长,可实际兵力早已达到一个团的规模。
部队目前分为炮兵大队、骑兵大队和步兵大队三部分。
炮兵大队由杨志华担任大队长,编制约两百人;
骑兵大队归孙德胜统领,有四百来号人马;
步兵大队则由赵东海负责,人数接近五百。
除此之外,还有苏墨直接指挥的精锐力量,比如龙魂特战队、警卫班等作战单位。
整支队伍的战斗人员总数突破了一千二百人。
这还不包括后勤系统的非战斗人员——像顺溜姐那样的同志,都在后方默默支持着整个根据地的运转。
换句话说,苏墨这个“排”,早已具备了团级建制的实力,战斗力不容小觑。
装备方面更是令人羡慕。
除了系统提供的特种器材外,轻重机枪配备充足,冲锋枪也数量可观。
其中大部分是MP38型冲锋枪,是从山本特工队那些曰军精锐手中缴获而来。
总而言之,现在的苏墨可谓兵强马壮,弹药充足,根本不愁武器补给。
新一团一排指挥所内,陈怡和萧雅走了进来,齐声问道:“排长,您找我们?”
经过这段时间的严格训练,两人早已褪去当初的柔弱气质,成长为英气逼人的女战士。
身姿挺拔,神采奕奕,举手投足间尽显军人风范。
苏墨看着她们,点头说道:“没错,你们现在已经是一名合格的战士了,我给你们安排新的任务。”
他清楚每个人的特长,不会让擅长文职的人上前线拼刺刀,也不会让后勤人才白白浪费在文书堆里。
“陈怡,从今天起,你出任我部后勤部部长,全面负责根据地建设、物资调配、征兵动员等工作。”
陈怡立正敬礼,声音坚定:“是!坚决完成任务!”
“萧雅,你调任我的机要秘书,主管电报收发、文件归档以及日常文书处理。”
萧雅同样敬礼回应:“明白,排长!”
两人都是经系统评定为三星资质的人才,各有专长。
苏墨根据她们的能力合理分工,做到人尽其用。
随后,他又详细讲解了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帮助她们尽快进入角色。
交代完毕后,两人便转身离去,投入新的岗位。
没过多久,顺溜姐兴冲冲地跑进指挥部,脸上洋溢着喜悦:“排长啊,你给的那批种子真是神了!才种下去几天,全都冒芽了!”
“你看这麦苗蹿得多快,长得又壮实,比咱们平时种的品种强太多了!”
这批超级种子数量有限,暂时无法大面积推广,但足够完成首次试种。
只要这一茬收获顺利,就能留下足量的新种子,下一步扩种就有了保障。
粮食问题一旦解决,部队的根基就稳了。
苏墨笑着点头:“干得好,顺溜姐,辛苦你了。”
顺溜姐咧嘴一笑:“不累不累!谁能想到咱新中村这片地还真适合种小麦呢,盼着秋天能打个满仓!”
苏墨语气笃定:“放心吧,今年一定能丰收。”
有了这种高产速生的作物支撑,部队再也不用为口粮发愁。
吃饱了饭,才有劲头跟鬼子真刀真枪地干。
顺溜姐汇报完喜讯,欢欢喜喜地离开了。
刚走不久,刘大壮也乐呵呵地闯了进来,满脸喜色地说:“排长,天大的好消息!咱们的兵工厂厂房建好了,就等设备进场了!”
这座兵工厂选址在新中村背后的新开山区域,施工进度比预想快了不少。
多亏了村里乡亲和前来投奔的难民齐心协力,昼夜赶工,才得以如此顺利完工。
听到这个消息,苏墨眼中也闪过一丝振奋:“太好了!大壮,你现在立刻组织战士和村民,前往马安山路口,把设备运回来!”
“那是我托海外华侨几经周折才运到国内的生产线,专门用来组装美式M1加兰德步枪的,必须尽快安装调试!”
系统奖励的装备和器械都会定点存放在指定地点,并不会凭空出现,避免引起他人怀疑。
而苏墨也早已准备好说辞,对外宣称这是通过秘密渠道从国外引进的生产设备,合情合理。
那些人正是华侨。
抗战期间,华侨们对国内的支援从未间断,捐钱、捐物,甚至连武器和飞机都有不少人慷慨解囊。
所以对于这批兵工厂设备的来历,苏墨自然心中有数。
刘大壮咧嘴一笑:“嘿嘿嘿,排长,没想到您还认识这么厉害的华侨啊,路子通天啊,真是了不起!”
苏墨没好气地瞪他一眼:“行了行了,少在这儿吹捧,赶紧带人把设备运去兵工厂,抓紧安装调试。”
“我可盼着咱们的战士早点用上M1加兰德步枪呢!”
“明白!”刘大壮大应一声,转身就跑去忙活了。
系统奖励的这些设备,安装和调试都不算复杂,只要运到厂里,不出三天就能投入生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