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西郊,一处不对外开放的秘密接待所,松柏挺拔,戒备森严。空气里没有寻常庭院的闲适,只有一种被高度浓缩的、无形的秩序感,连风吹过树梢的声音都显得格外肃穆。
会客厅内,灯光柔和,却压不住那份严肃而热烈的气氛。黄花梨木的长桌光可鉴人,倒映着三道身影。
高建国,这位从硝烟中走来,如今身居高位的老将军,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每一次起落都带着千钧之力。他的目光如炬,扫过面前的两个年轻人——苏晚晴和陆长风。
“小苏,长风,把你们紧急调来,任务的重要性,想必你们已经清楚。”高建国的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带着金属般的回响,“但我要再强调一遍。这次日内瓦的全球生物科技峰会,不仅仅是一次技术交流,它更是一场荣誉之战。我们沉寂了太久,也被人误解了太久。这一次,世界在看着我们,看着我们拿出属于自己的、真正领先时代的东西。”
他的视线落在苏晚晴身上,带着审视,更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期许。面对这份如山的压力,苏晚晴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她的眼神清澈而平静,没有一丝一毫的紧张或忐忑,只有对任务本身最纯粹、最清晰的认知。仿佛在她眼中,即将面对的惊涛骇浪,不过是早已计算好的数据流。
而她身旁的陆长风,自始至终保持着教科书般的笔直军姿。他的下颌线绷得如同一把利刃,沉默地坐在那里,就像一尊沉默的、由钢铁浇筑而成的守护神。他没有看高建国,也没有看桌上的任何文件,深邃的目光几乎全部、毫无保留地落在了苏晚晴的侧脸上。那不是寻常的注视,而是一种本能的、戒备的、随时准备为她挡下一切风雨的姿态。
这份沉默的专注,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具力量。
晚餐被安排在内部的小餐厅,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些。当工作人员端上几份看似普通、却又精致得不像寻常菜肴的餐点时,高建国都有些意外。
“这是我为代表团准备的‘高能营养餐’。”苏晚晴轻声解释道,“考虑到长途飞行和高强度的会议,它能快速补充体力,并且在未来72小时内,让人的精力与反应速度维持在峰值。”
高建国将信将疑地尝了一口,只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润暖流从胃部散开,瞬间驱散了连日来的疲惫,整个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仿佛连大脑的运转都清晰了几分。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叹,看向苏晚晴的目光,又多了几分深意。这个看似柔弱的年轻姑娘,身体里蕴藏的能量,远超他的想象。
陆长风则吃得理所当然,他太清楚这些食物的价值了。这是苏晚晴的底牌,也是他敢于面对任何未知风险的底气。
晚餐后,夜色渐深。
陆长风没有休息,他召集了此次随行的安保小队。八名队员,全是从“利剑”大队里精挑细选的精英,每一个都拥有在极端环境下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房间里,窗帘紧闭,只亮着一盏昏黄的台灯。陆长风站在众人面前,气场冷冽如冰。
“旧的通讯设备全部弃用。”他将一个个火柴盒大小的黑色装置分发下去,“这是新的,加密频道,点对点通讯,反窃听。记住它的用法,之后不会再有第二次教学。”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却极具穿透力。“这次任务,只有一个要求——零失误。从我们踏上飞机的那一刻起,苏晚晴博士不能离开我们视线超过三米。她接触的任何人,说的每一句话,周围环境的任何一丝异常,我都需要你们在第一时间记录、分析、上报。”
“是!”八人齐声应道,声音整齐划一,没有半点多余的杂音。
“还有,”陆长风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所有随行人员的背景资料,进行二次交叉比对。特别是那个安德森团队,把他们近三年来所有的公开行程、项目记录、人员变动,以及和我们代表团任何成员的接触记录,全部重新梳理一遍。我要知道每一个细节。”
“明白!”
命令下达完毕,小队立刻无声地散去,融入夜色,开始执行这近乎苛刻的指令。
房间里只剩下陆长风一人。他没有开大灯,而是走到墙边,那里挂着一幅巨大的日内瓦城市地图。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支红色的记号笔,眼神锐利得如同鹰隼,在地图上缓缓移动。
从机场到酒店的路线,峰会会场的结构图,代表团可能前往的每一个地点……他用笔在几个看似不起眼的街角、通道和建筑上,画下了一个个红色的圆圈。那些地方,是监控的死角,是人流混杂的区域,是安保最容易被渗透的环节。在他的世界里,这些地方不叫街角,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安全盲区”。
就在他全神贯注之时,房门被轻轻推开。
苏晚晴端着一杯温水走了进来,她没有打扰他,只是静静地将水杯放在桌上。她知道,此刻的陆长风,已经进入了属于他的“战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