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彪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打算今晚就走,只是还没想好去哪儿。 钱柱子眼睛一亮:要不跟我去开封府?我表叔在那儿开镖局,正缺人手。以前他好几次叫我过去,我总觉得当捕头安稳,现在看来,安稳日子也不是那么好求的。
张彪有些犹豫:去你表叔那儿,会不会太麻烦? 钱柱子拍了拍他的肩膀:都是自家兄弟,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再说你一身武艺,去了镖局正好能派上用场。 张彪想了想,咬牙道:行!就跟你去开封闯闯!什么时候走?
今晚二更,城东门见。 钱柱子道。张彪一愣:去开封应该走北门啊,而且三更天才开城门...... 钱柱子狡黠一笑:东门的守卫是我老相识,能通融。再说走东门,万一有人追查,还能让他们以为我们往东边去了,能多争取点时间。 张彪恍然大悟:还是你想得周到!就这么定了!
两人分开后,各自回去收拾行李,照常到县衙当差。到了晌午,李巡抚带着一群随从大摇大摆地走进县衙大堂,大马金刀地坐在公案后,对张彪道:去看看那个张成,让他赶紧搬出去,本大人要在这儿住几天。
张彪躬身道:回大人,张知县一早就带着家眷出城了。 李巡抚嗤笑一声:跑得倒快!平时不是挺能耐吗?怎么不接着审案了? 他想了想,又道:没人押解怎么行?张七、王八!
张七和王八连忙上前:属下在! 李巡抚道:你们俩骑马去追,把张成一家押解回扬州,交给当地官府看管,千万别让他跑了。这是公文。 说着扔过去一封盖了印的公文。张七和王八接过公文,躬身应道:遵命!
两人退下去准备马匹干粮,李巡抚又吩咐一个捕快:你去洪州一趟,把吴德给放出来,就说案子查清楚了,是误会。 那捕快领命而去。接着,李巡抚让人把李老实从牢里提出来,又审了一遍,李老实还是喊冤,他不耐烦了,喝令道:还敢狡辩!给我关回去!
处理完这些事,李巡抚对剩下的捕快道:你们都放假七天,回家歇着吧。 众捕快巴不得这样,纷纷谢恩离去。从这天起,张彪和钱柱子就从青原县消失了,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李巡抚在县衙住了下来,吴旺财把妙音姑娘送到他房里,又请了个大厨专门给他做菜,每天山珍海味,歌舞升平,把个李巡抚伺候得舒舒服服,早就把审案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
再说张七和王八,领了公文后,先回家吃了午饭,才慢悠悠地骑马出城。两人一路东行,走了大半天也没见着张成的马车影子。眼看太阳就要落山,远处出现一个小镇,张七勒住马道:王兄,前面有个镇子,咱们今晚就在那儿歇脚吧。估计张大人的马车也跑不远,明天一早准能追上。
王八揉了揉坐得发麻的屁股:行,再骑下去,我这屁股都要开花了。 两人催马进了镇,找了家 悦来客栈。店小二见是官差打扮,连忙迎上来:二位官爷住店?里面请!
张七道:还有干净房间吗?要两间。 店小二面露难色:实在对不住,今天客人多,就剩一间房了。 王八皱眉:怎么回事?这破镇子生意还这么好? 店小二赔笑道:今儿个正好赶上集市,来往的客商多。您二位要是不嫌弃,就委屈一晚?
张七想了想:行吧,一间就一间。马要好好喂着,多加草料。 店小二连连应着,领着他们往后院马棚走去。刚进后院,张七就看见角落里停着一辆带棚马车,心里一动,问店小二:这马车是谁的?
店小二道:是今天下午来的客人,看着像是搬家的,一大家子人,还有个小孩子。 王八眼睛一亮:是不是一个斯文先生带着家眷? 店小二点头:是啊,那位先生看着就像个读书人,只是穿得朴素些。
张七和王八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张七对店小二道:那是我们知县大人,因病辞官回乡,我们是赶来送他的。你带我们去见见他。 店小二不敢怠慢,领着他们来到一间客房门口,大声喊道:张先生,有两位官爷找您!
屋里的张成听到喊声,心里咯噔一下,对柳氏道:怕是李巡抚派来的人。 柳氏攥着他的手: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开门看看吧。 张成深吸一口气,拉开了房门,见是张七和王八,脸色一沉:你们来干什么?
张七陪笑道:大人,我们能进屋说吗? 又对店小二道:给我们准备些酒菜,送到房间来。 店小二应声去了。张七和王八走进屋里,反手关上了门。
张成坐下道:说吧,是不是李巡抚让你们来押解我的? 张七连忙摆手:大人您别误会,我们是真心来送您的。先前在大堂上做假证,实在是迫不得已啊! 王八也跟着道:是啊大人,吴家放话说,我们要是不照做,就让我们全家不得好死。我们也是没办法......
张成沉默了半晌,叹了口气:我明白,你们也是身不由己。在这青原县,吴家一手遮天,你们斗不过他们。 张七松了口气:大人能理解就好。我们对外只说您是因病辞官,这样路上也少些麻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