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时光匆匆而过,天衍剑宗迎来了一个细雨绵绵的清晨。
细密的雨丝如烟似雾,轻柔地笼罩着群山,将青翠的竹林洗刷得愈发苍翠欲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灵植混合的清新气息。
今日是外门讲法堂每月固定开讲的日子,由筑基期的师叔为初入门的弟子讲解《天衍基础炼气诀》的精要与修炼疑难。
虽然尘心尊仙已亲自传授,但祝只安依旧决定前往。
他深知博采众长、夯实基础的重要性,况且,他也需要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修仙世界。
讲法堂位于外门区域中心,是一座气势恢宏的殿宇,飞檐翘角,以灵木与青石构建,可同时容纳数百人。
当祝只安撑着油纸伞,踩着湿滑的青石板路抵达时,堂内已坐下了七八十名年纪不等的弟子,大多在七八岁至十五六岁之间,修为多在练气一层至三层徘徊。
他们按照入门先后或关系亲疏,三三两两坐在一起,低声交谈着,使得宽阔的讲堂内萦绕着嗡嗡的议论声。
祝只安的到来,并未引起太多注意。
他寻了一个靠前但靠近角落的蒲团坐下,安静地等待着讲法开始。
他身形瘦小,面容稚嫩,却自带一股生人勿近的清冷气场,与周围略显喧闹的环境格格不入。
不多时,一名身着青色道袍,面容约莫三十许,神色严肃的筑基中期修士步入堂中,在正前方的讲法台蒲团上坐下。
台下顿时安静下来。
我姓张,今日由我为大家讲解《炼气诀》前三层的关窍。
张师叔声音洪亮,不带太多感情色彩,直接切入正题,引气入体,关键在于‘感’与‘引’。心神需如明镜,映照周天灵气,而非强行捕捉……
祝只安静静听着,与自己之前的体悟相互印证。
张师叔的讲解中规中矩,虽无尘心尊仙那般直指本源,但对于普通弟子而言,已足够清晰。
他注意到,坐在他不远处的凌霜,听得格外认真,小脸紧绷,不时因理解某个难点而微微蹙眉,又因豁然开朗而眼眸微亮。
……故而,灵力运转至‘膻中穴’时,需意守清明,不可急躁,否则易导致气息岔乱,轻则修炼事半功倍,重则损伤经脉。
张师叔讲到一处关键。
张师叔!
一个略带急切的少年声音响起。
众人望去,只见一名约莫十二三岁,衣着光鲜,眉眼间带着几分傲气的少年举起手,弟子赵明,近日修炼至练气二层瓶颈,灵力运转至膻中穴时总觉滞涩难行,不知是何缘故?是否因弟子灵根资质所限?
这少年正是半月前欺负凌霜那胖弟子赵阔的跟班之一。
张师叔瞥了他一眼,淡淡道:灵力滞涩,多半是因急于求成,心念杂乱,未能彻底炼化引入之灵气,致使灵力不纯。与灵根资质关系不大,需沉心静气,打磨灵力,水到自然渠成。
赵明似乎对这个答案不太满意,还想再问,张师叔却已移开目光,继续讲解下一个要点。
约莫一个时辰后,讲解完毕,进入答疑环节。
不少弟子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在修炼中遇到的难题,张师叔一一解答,言简意赅。
这时,坐在前排的一名女弟子起身,她身着鹅黄色衣裙,容貌娇俏,名叫柳烟儿,与赵明似乎相熟。
她声音带着几分撒娇的意味:张师叔,弟子近日修炼,总觉得进展缓慢,听闻服用‘聚气丹’可加速灵气吸纳,不知是否可行?
此言一出,不少弟子都竖起了耳朵,显然对此颇感兴趣。
依靠外物提升修为,总是充满诱惑。
张师叔眉头微皱:柳烟儿,你入门前应知宗门规矩。炼气初期,根基为重!聚气丹虽能短暂提升灵气吸纳速度,但其内蕴含丹毒,长期服用不仅于根基有损,更易产生依赖,阻碍自身对灵气感应力与掌控力的提升。尔等切莫贪图一时之快,误了大道根基!
柳烟儿被当众训斥,面颊一红,讪讪地坐了回去。
赵明在一旁低声安慰她,看向张师叔的目光隐含不满。
祝只安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明了。
这便是尘心尊仙曾提及的外物之惑,也是修行路上常见的歧途。
答疑环节接近尾声,张师叔环视众人:可还有疑问?
堂内一时安静。
大多数弟子的问题都已得到解答,或是不敢再轻易发问。
就在这时,一个平静而略显稚嫩的声音在角落响起:张师叔。
众人循声望去,见是那个一直沉默寡言、入门不久的小师弟祝只安。
不少人都露出讶异之色,连凌霜也好奇地看了过来。
弟子祝只安,有一问。
祝只安起身,姿态从容,《炼气诀》总纲提及‘炼精化气,气贯周天’。然弟子疑惑,周天运转之时,天地灵气入体炼化,此过程是单向汲取,亦或是与外界天地存在某种微妙的交互与平衡?若一味索取,是否会损及自身与天地之‘和’?长久而言,于道基可有隐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