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陈承安把回到帝都做回大少爷的顾博、雷虎还有小胖子庞勋再次从府中捉了回来。
小胖子是符文师,雷虎和顾博这俩是绝对优秀的苦力。
这次工部重组天工院,陈承安必须把自家的天下商会参与其中,为了避免麻烦,陈大少进宫与陛下特意将此事言说一番,这次算是举全国之力去做事,但是很多时候可以动用民间的一些力量,比如商队、运输方面,民间力量已经是成规模的行业,有了这些帮助,王朝可以先行征用,如此依赖遍布全国的商队、货栈、镖局,成为探矿使们最好的掩护和信息来源。陈福利用商业网络,不动声色地收集各地的地质传闻、奇物信息,源源不断地汇总到工部和天工院总部进行分析筛选。商会的庞大资金流,则为勘探和后续可能的开采、运输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陈承安安排陈福与工部相关人员接洽,所谓合作,完全都是陈承安不收银子免费帮忙,为的就是暗网的发展,也防止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说白了,便是日后陛下知道了是自家商队参与其中,但是自家从头至尾分文不取,陛下便不会再说其他的了。
这样一来,镖局、商行的口碑先站住脚,日后钱肯定会源源不断地赚回来。
如此大规模的勘探行动,尤其是深入一些门阀势力盘踞的传统矿区或“禁地”,自然引起了强烈反弹。门阀试图利用地方势力阻挠勘探、封锁消息,甚至派出高手袭扰。但在早有准备的暗部护卫和部分被“敲打”后态度暧昧的地方官员“睁只眼闭只眼”下,大部分阻碍被化解,勘探工作仍在艰难而坚定地推进。门阀们开始意识到,陈承安在工部,绝不仅仅是“避风头”,他是在挖掘他们赖以垄断资源的根基!
这把火,指向帝国深埋地下的财富与力量,为未来的“钢铁洪流”积蓄着最原始、最关键的燃料。每一次矿脉的发现,都意味着天工院的蓝图又坚实了一分。
而这次勘探,陈承安竟然发现了一个秘密。
原本他就发现最近几年人间界的天地灵气浓度有所变化,而且在缓缓增长中。
而天地灵物的发现几率也有所提升,原本一些枯竭的灵石矿竟然又有灵石产出。
陈承安猜测,这与天元界通道关闭有关,写信问了陈老爷子,老爷子的回答坐实了陈承安的猜想。
当吏治整顿初见成效,勘探队伍深入九州之时,陈承安在工部架构内,点燃了最具颠覆性的第三把火,新设“天工机造司”!此司直属于尚书,独立于工部传统的虞部(山泽)、水部(水利)、屯田(工程营造)等诸司,地位超然。
其保密级别列为绝密。
而火烨和器阁的那些匠人则是秘密入驻天宫院, 火烨出任天工机造司的首任主官!他带来的那批核心器阁修士和工匠,成为了这个新司的骨干。他们的到来,意味着修真界最顶尖的炼器、阵法技艺,开始系统性地融入世俗王朝的军工体系。火烨那标志性的狂热眼神,终于找到了最广阔的试验场。
当这份天工机造司的规划与发展报告出现在帝辛的案头,这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周天子罕见地露出了一种无法言语的表情。
原来,战争还可以呈现这样的形态,原来,发动战争的钱财还可以这样用,原来,战争的潜力是如此之大,原来,征服并不是马踏连营,而是以绝对强势的态度从天空、地面、水面全方位碾压。原来对于不臣者是可以用绝对实力进行抹除的。
报告很快就被帝辛在一种肉疼的状态下批准而且立即着手开始研发。不过这个研发过程会很长,因为牵扯到的东西太多,研究量也会非常巨大。
陈承安给出了指示,所有的研发的人员都是天宫院的瑰宝,整个过程即便是可以适当放缓研发进度,一定要保证人员安全。
另外,研发的所有器材,因为是阵法的关系,要设置敌我识别系统以及自毁系统。研发的载具要拥有逃生系统。陈大少第一次在这个世界上提出了人机界面这个概念,这句话让那些醉心研发的匠人们惊为天人。
机造司成立伊始,就锁定了几个足以改变战争形态和国家战略的核心研发项目:
“鸾鸟”级装甲两栖飞舟, 这是重中之重!目标是打造一种由精纯灵石驱动、篆刻浮空与疾风阵纹、可载人载物、兼具高速机动与一定防护、攻击能力的空中载具。这将彻底颠覆传统的陆路行军和战场投送方式。火烨亲自挂帅,解决核心动力炉小型化、阵纹与船体材料融合、空中稳定性等难题。
“开山”级弩炮,搭载在装甲飞舟,就是舰炮,搭载在要塞城墙就是要塞炮,具备破甲、破魔、二次爆破、溅射伤害、远程投送等功能。
“磐石”型灵纹重甲。 研发一种以特种合金(玄铁精、星辰砂为主)铸造,全身关键部位篆刻防御、力量增幅、甚至小型反伤阵纹的重型步兵/骑兵甲胄。目标是打造一支刀枪难入、力大无穷、冲击力恐怖的“钢铁洪流”。难点在于阵纹的持久性、与甲胄的完美契合、以及成本控制下的量产可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