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帝辛看着顾太师那封控诉周文元及周家罪状的字字泣血且附有灵魂影像铁证的奏章,再看着卫国公义愤填膺的声援,听着庞宰辅在朝会上引经据典、慷慨陈词地为陈破山“激于义愤”辩护,感受着以雷家为首军方大佬们沉默却无比坚定的支持压力……龙椅上的天子,脸色变幻不定,内心则是愤懑无比。
帝辛继位之时就开始慢慢改变大周皇权式微的现状,这次太师出征正式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这时周家跳出来搞事情,帝辛段然不能让其得逞,但朝堂之上有些事还是要一步一步来,走错一步可能就会导致满盘皆输。
周家?一个跳梁小丑般的家族,死了个不安分的侍郎,还敢喊冤?证据确凿,死有余辜!关键是,为了一个周文远,得罪手握重兵的顾太师、卫国公,以及明显潜力无限、背景深厚的陈承安,还有庞家、雷家这些顶级门阀?这笔账,傻子都会算!
帝辛这老小子还有一个算计,将周家抄家灭门,又是一大笔银子进账,他的内库里如今耗子进去都得哭着出来,这皇帝穷得底儿掉。不过太师来信与帝辛又叮嘱了一番,这次下圣旨要注意朝廷里大臣们的动向,尽量不要引起太多人的反弹。
帝辛这个老六直接召庞宰辅入宫,详细商榷一番,圣旨直接秘密下达,宰辅那边随手同意,等到事情坐实了,再昭告天下。
很快,圣旨便到了寒溟关。
周文远,通敌叛国,罪证确凿,死有余辜!褫夺一切官爵,责令内务府查抄家产(周家本家也受到严厉申斥和调查,元气大伤)!陈破山护国心切,情有可原,这次为国除奸!赐金帛若干,以示安抚。另封陈破山为寒冥王,陈破山坐镇寒溟关,关在人在!陈承安战功卓着,建设寒溟有功!特旨宣召,即刻入京觐见,听候封赏!着令沿途州府,妥为接待,不得有误!
为何是内务府而不是刑部,帝辛动了小心思,太师隶属于皇家,这件事是太师揭发的,功劳属于太师,也就是属于皇家,所以吵架这事儿就由内务府负责,查抄出来的财产中自然就流入宫中。
这道圣旨,算是为这场风波画上了一个官方句号。周家成了弃子,陈破山安然无恙,而陈承安,则正式被推到了帝国政治舞台的中央!
接到圣旨时,陈承安正在寒溟城工地上与陈福、火烨等人商讨水力锻锤的设计。他平静地接过那卷明黄的绸缎,脸上并无太多意外或惊喜。
先前与顾太师商议时,他二人便将这破局之法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皇家自有其权衡之道。如今大周王朝势微,虽顶着天子名分,号令天下,实则地方三十主城早已形同藩国,自立门户。然而,这位登基的帝辛皇帝,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六”——表面不动声色,暗中却极善谋算。自登基以来,他励精图治,费尽心机,竟也在这分崩离析的棋局中,为衰颓的皇权挣回了几分微弱的话语权。
此番顾太师挂帅出征,明面上是为朝廷平定叛乱,实则有另一层深意——为皇室募兵!
原本拱卫京畿的力量,着实寒酸。禁卫、宿卫两军相加,不过万余人。其中修士比例虽高于寻常,也不过十之二三,远逊于陈承安麾下龙骧军的精锐程度。卫国公镇守北关,直属的“狼卫”亦仅万余人马。京畿八营所辖龙卫军,合计两万有余——这便是皇家能动用的全部家底了。其余重兵皆戍守边陲,抵御外侮,轻易动弹不得。无兵无权,皇家的存在感自然稀薄。
顾太师此次出征,正是借平叛之名行扩军之实。临时募集的兵员,加上各主城“支援”而来的将士,待战事一了,太师便会将其悉数带回京都,划归皇室麾下。手握更强的兵锋,皇室方能重振声威,夺回话语权。此计,顾太师并未瞒着陈承安。
正因如此,此番回京,太师特意叮嘱陈承安,不妨从“替陛下搞钱”处着手。只要能为空虚的国库充盈财源,解了陛下的燃眉之急,帝辛这位皇帝,断然不会亏待于他,而且太师还特意叮嘱,帝辛这位皇帝很好,只不过有的时候碍于皇家威严,不得不摆架子而已。
太师还点明了一个关窍,虽圣旨已下,但他这位统兵在外的太师,仍有转圜余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陈承安何时班师回京,最终还是太师说了算。他大可让陈承安再立几场战功,一来军功是加官进爵的硬通货;二来,这些功劳更是护身符,关键时刻足以抵销一些可能的“罪责”,以作挡灾之用。
“太师还真是个办事儿的人。”陈承安心中默念。
朔风凛冽,寒冥关二期的营建却未曾停歇。陈承安主持大局,转眼两月已过,一座名为“寒冥城”的雄城雏形,已如蛰伏的巨兽,在茫茫北疆拔地而起,初具超级大城的恢弘气象。
时值隆冬,呵气成霜,滴水成冰。然而,这寒冥城未来的主人,正是此刻在风雪中挥洒汗水的建设者们。为自己筑造家园,那份源自心底的炽热驱散了严寒。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光彩,动作麻利,号子声此起彼伏,在冻土上砸出铿锵的节奏。陈家庄子的精锐营造队伍抵达后,如虎添翼,施工进程陡然加速。这些经验丰富的匠师不仅按图索骥,更依据实地情况,对陈承安最初的规划提出了精妙的优化与调整,使得这座新生的城池在风雪中依然日新月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