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承安想着想着,沉重的疲惫感终于压倒了紧绷的神经,将他拖入了深沉的黑暗。意识沉浮间,连运转混沌羽化经的本能都消散了。
自踏入修行之路以来,陈承安早已习惯了以打坐练气替代凡俗睡眠。即便是前些日子疯狂炼丹,耗损心神,他也不过是运转几个大周天,醒来后便神清气爽,精神饱满。然而这一次,他是真的被榨干了最后一丝精力。
三十万征北军的大营,瘟疫骤然爆发,数万人染病哀嚎,如同炼狱重现。初期,陈承安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在病魔手中抢夺生命。后来虽然紧急调拨了那些被保护起来的炼丹师,配发了严密的防护措施加入救援,但他们的效率和救治数量加起来,也远不及陈承安一人之功。这不仅是技艺的差距,更是意志与体能的极限挑战。
这一觉,陈承安睡得昏天黑地,整整一天一夜。当他终于睁开眼时,只觉脑袋里像灌满了铅,沉甸甸地发懵,四肢也酸软无力。他挣扎着坐起身,盘膝而坐,默运《混沌羽化经》。精纯浩瀚的灵力在干涸的经脉中奔涌流转,如同甘霖滋润久旱的田地。几个大周天后,那股令人难受的虚浮感终于褪去,混沌初开,清气上升,浊气下沉,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久违的充盈与清明。
更令他意外的是,经过这次近乎极限的压榨,他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神识强度似乎又凝练、壮大了一分。危机果然是淬炼的熔炉。
然而,现实的重担并未给他太多喘息的时间。组建“悬壶卫”已是箭在弦上,迫在眉睫。瘟疫的阴影犹在,袁弘的毒计更如芒刺在背。陈承安迅速整理衣袍,推门而出,径直去寻顾太师商议具体章程。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征北军大营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围绕着“悬壶卫”的组建高速运转。顾太师以雷霆手段协调资源,丹辰子不顾病体初愈,夜以继日地筛选人才、制定规程、传授高深丹道药理。器阁更是倾力配合,紧急调拨大批能工巧匠,日夜不息地按照陈承安提供的精密图样,打造特制的全覆式防护面罩(内嵌过滤阵法)、高效消毒喷雾法器、标准化且异常锋锐的手术刀具与针具、以及便于携带的战场急救包。
悬壶卫的核心班底,正是那二十几名在陈承安庇护下得以潜心学习、丹道造诣突飞猛进的应征炼丹师,以及大营中原有的、经验丰富的修士医官。这些人本身就是修士,最低也是筑基修为,不少人甚至有金丹实力!他们不仅通晓人体经络、气血运行,更具备远超常人的灵力、体魄和反应速度。这才是陈承安选中他们、并敢于将悬壶卫定位为“特殊部队”而非单纯后勤保障的关键!
陈承安深知,在这危机四伏的战场上,救人的手,也必须能成为杀敌的刀!尤其是在深入险境处理疫情或进行特种作战时,悬壶卫自身必须拥有强大的自保与攻坚能力。
于是,在丹辰子负责医术丹道培训的同时,陈承安亲自披挂上阵,担任了悬壶卫的“总教头”,负责他们的杀伐特训!
陈承安结合之前《战兵诀》的奥妙和对灵力本质的理解,针对性地开发了一套高效、凌厉的灵力运用法门。他教导这些丹师医官如何将原本温润滋养的丹火灵力,转化为灼骨焚魂的“净邪炎”;如何将探查病气的细腻神识,化作锁定敌人弱点的“破妄灵瞳”;如何将稳固药性的控制力,转化为束缚、迟滞敌人的“金针定魄术”或“灵丝缠缚诀”。这些法门,脱胎于他们的本职能力,上手极快,威力却不容小觑。
贴身战更是悬壶卫的必修功课。陈承安亲自传授一套融合了地球近身格斗精华(关节技、要害打击)与此界武技精髓的“擒邪破煞手”。同时,那些器阁打造的手术刀具,在陈承安的设计和指导下,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它们不仅是救人的工具,更是致命的兵器!锋锐无比、自带破甲和灵力传导特性的柳叶刀、三棱刺、截骨剪,在悬壶卫成员手中,配合其精妙的灵力操控和对人体结构的极致了解,变成了令人胆寒的杀伐利器。陈承安甚至亲自设计了“金针渡厄”的暗器手法,将淬有麻痹、剧毒或破罡药剂的银针,化为防不胜防的夺命飞芒。
对于对阵的方法,陈承安摒弃了此界修士惯常的单打独斗,将地球现代特种部队的小队协同作战理念引入。他根据“疾疫司”、“金创伤科”、“急救营”、“内调丹房”的不同特点,设计了多种攻防一体、支援迅速的战阵组合。教导他们如何在净化毒瘴的同时构筑防御结界,如何在救治伤员时保持警戒并反击,如何在突袭敌营时利用丹药制造混乱(如释放强效迷烟、腐蚀性药雾、甚至微型爆炸丹丸)。他强调情报收集、隐蔽接敌、精准打击、快速撤离的战术素养。
陈承安深知,从救人者转变为必要时果断的杀戮者,需要强大的心理建设。他通过模拟实战、极限压力测试等方式,锤炼悬壶卫成员在血腥战场和极端环境下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决断力。要求他们既能怀揣悲悯之心救治袍泽与无辜,也能在面对邪祟与死敌时,化身最冷酷高效的清除者,做到“仁心如海,杀伐似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