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依旧在广袤的冻土荒原上呼啸,卷起细碎的冰晶,打在脸上带着微微的刺痛。然而,在寒溟关内临时搭建的、燃着温暖炭火的指挥大帐中,气氛却截然不同。一张巨大的、由坚韧兽皮拼接而成的舆图铺展在长案之上,上面墨迹犹新,勾勒着刚刚由陈承安与顾太师亲手丈量、绘制的寒溟关及其周边数百里山川河流、地形地貌。
数日不眠不休的飞天遁地、实地踏勘,两位天灵境强者的足迹几乎踏遍了这片土地的每一寸角落。此刻,他们正立于舆图前,陈承安手中执着饱蘸浓墨的硬毫笔,顾太师则手持朱砂笔,两人如同最高明的丹青圣手,又似执掌乾坤的造物主,正将脑海中的宏伟蓝图,一笔一划,细致地添在这片象征着未来的“画布”之上。
陈承安的目光锐利如鹰,手指沉稳地落在舆图寒溟关西南方向、一条由雪山融水汇聚而成、水量充沛且落差显着的大河——“沧澜江”的沿岸区域。
“工坊区,当立于此!” 他的笔锋带着决断的力量,在江畔勾勒出一片规整的方块区域。
水力枢纽: “太师请看,此处江流湍急,河床陡峭,正是架设大型水轮车(水轮机)的绝佳之地!” 他笔尖在几处关键位置重重一点,“以此为核心,引渠开沟,建立水力驱动网络。巨大的水轮昼夜不息,可为整个工坊区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紧邻水轮,先立纺纱、织造大坊!” 陈承安在方块内细分,“棉花收获后,在此去籽、弹棉、纺纱、织布,一气呵成!水力带动纺纱机、飞梭织布机,效率百倍于人力!”
“牧场所产牛羊皮,需在此处鞣制、硝制、裁剪、缝纫。” 他画出另一片区域,“水力可驱动大型滚筒、捶打器械,加速鞣制过程,产出坚韧耐用的皮革甲胄、靴履、马具、囊袋。”
木作与器械: “此处设大型木工坊及器械维修坊。” 笔锋游走,“水力带动锯木、刨光、钻孔器械,打造车辆、农具、工程器械部件乃至民用家具,亦可维修军械。”
食品加工: “临近仓储,建磨坊、榨油坊、肉脯熏制坊。水力推动石磨碾磨谷物,榨取油脂,效率极高。”
笔锋稍移,指向工坊区与寒溟关内城之间的缓冲地带。
“此乃仓储转运区!”
巨型仓储: “需筑高大、干燥、坚固之仓廪数十座!” 陈承安画出密集的仓库符号,“棉花、布匹、皮革、粮食、山货、工坊成品……分门别类,有序存储。临近工坊与关隘,转运便捷。”
车马场与货栈: “仓储旁,设大型车马场、货栈。” 他标注道,“供商队集结、装卸货物、牲畜休憩。乃工坊区与内外商贸之咽喉。”
朱笔在顾太师手中轻点,落在寒溟关内城核心及几条主干道两侧。
“内城商圈,繁华所系!”
主街商肆: “沿此主街,” 顾太师朱笔勾勒出关内最宽阔的街道,“两侧兴建三层以上之石木楼宇,招引四方行商坐贾。绸缎庄、粮行、盐号、药材铺、南北货栈、钱庄……凡民生所需,一应俱全。此乃关内商贸核心,需气派规整,彰显寒溟气象。”
特色街区: “此区域,” 他圈出临近主街的一片,“可规划为匠作精品区,汇聚金银首饰、玉器雕刻、精工兵器、文房四宝等高端匠铺。”
市集广场: “城中心,辟大型广场,” 朱笔重重一点,“日常为小商贩摆摊设点之集市,年节可举办庙会、庆典,聚拢人气,繁荣市井。”
陈承安接过话头,笔锋转向内城靠近军营和关隘指挥中枢的区域,但刻意保持了一段距离。
“青楼酒肆,不可或缺,然需置于此处。”
特定区域: 他画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块,“此区临近繁华,却非核心要道,便于管理。兴建酒楼、客栈、茶肆、戏园。”
功用: “非仅为娱情,” 陈承安语气平静,“实乃消息汇聚、商谈密议、犒赏士卒、接待四方来客之要地。上等酒楼需雅致,可接待贵客商贾;寻常酒肆需热闹,供军士百姓消遣。严格管理,禁绝滋事扰民。”
顾太师朱笔一点,落在舆图上一处距离关隘稍远、但矿藏标记丰富且有溪流经过的山坳。
“冶铁重地,关乎命脉,置于此!”
远离关隘: “冶铁炉火炽热,烟尘巨大,且有爆燃之险,故需远离主城区及密集军营。” 顾太师解释道。
水力鼓风: “然此地溪流落差足,” 他指向山溪,“可筑坝蓄水,建立水力鼓风系统!以水力驱动巨大风箱,向高炉鼓入强劲气流,较之人力、畜力,炉温更高,熔炼更快更彻底!此乃军工之基,甲胄、兵刃、农具、工坊器械,皆赖于此!”
配套: “依山建采矿场、选矿场、焦炭窑(若有煤源)、工匠营房,形成完整链条。需重兵把守,严防技术外泄与破坏!”
最后,陈承安的笔锋回归广袤的冻土,在舆图上圈出大片向阳坡地、河畔滩涂和经过勘测确认的潜在沃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