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竟是此物!” 饶是以陈承安的沉稳,此刻也禁不住喜形于色,抚掌而笑,眼中精光爆射。
顾太师见状,大惑不解:“承安,此乃何物?荒原野草,何以令你如此开怀?”
陈承安强抑激动,抓起一株,捻开其顶端已然干枯、却依旧包裹着白色絮状物的蒴果,向顾太师展示:“太师请看!此物名唤‘棉花’。其果实内蕴此等白絮,轻柔保暖,胜于丝麻,韧过皮毛!纺之可成线,织之可成布,填充衣被,可御极寒!更妙者,此物耐旱耐瘠,正合北地风土!若能广植,其利无穷!”
寥寥数语,如同惊雷炸响在顾太师心头!他瞬间洞悉了这看似不起眼植物的惊天价值——**御寒**!在这苦寒北疆,还有什么比能让万千士卒、黎民百姓抵御酷寒的物资更重要?此物一旦推广种植,不仅关乎民生福祉,更直接关系到戍边大军的战斗力和士气!这是足以改变北地格局的战略资源!
两人心中激荡,索性御空而起,立于云端,俯瞰脚下这片广袤而充满希望的土地。陈承安指点江山,意气风发:
“太师请看!以此处向阳坡地为始,可开垦**万亩棉田**!引地下寒泉灌溉,辅以简易阵法调节地温,必可丰收!”
“沿河滩涂,水草丰美,正宜规划**大型牧场**,牧养耐寒牛羊,可得肉食、乳酪、皮毛!”
“冻土之下,黑壤深厚,稍加改良,便是沃野良田,可种耐寒黍麦、薯类,**粮食自给**指日可待!”
“关内西南,毗邻水源,可建**大型工坊区**!棉花在此纺纱织布,皮革在此鞣制加工,山货在此分拣包装……形成完整链条!”
“更可鼓励军属、移民,于关隘辐射之地,建立“星罗棋布的村落”,半耕半牧,安居乐业!”
陈承安的声音在寒风中清晰而有力,他手指划过的地方,仿佛有无形的线条在勾勒,一片片荒原在他口中化作了生机勃勃的田园、工场、牧场。一个依托寒溟关军事屏障、以农牧工贸为筋骨、自给自足且潜力无限的“**北地农业-工业帝国**”的宏伟蓝图,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顾太师的鼎力支持,让陈承安心中最后一块大石落地。寒溟关军政分离的框架已定,未来的民政有老爷子坐镇,必能如臂使指。眼下,当务之急是将这座新生雄关的筋骨彻底夯实,并为其注入澎湃的活力。他心中早已盘算清楚:炼丹与二期建设,便是接下来的核心。
陈承安与顾太师来到寒溟关最高的了望塔顶,迎风而立。凛冽的罡风呼啸而过,吹动他二人墨色的衣袍猎猎作响,却吹不散他眼中深邃的思虑。俯瞰着关内初具规模的军营、尚显空旷的街道,以及关外那片承载着棉花、牧场、良田希望的广袤土地,一个更宏大、更关乎未来的蓝图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然后他将这些徐徐讲给顾太师听。
“根基已立,筋骨初成,是时候注入更强的力量了。” 陈承安缓缓开口,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指上戴着的那枚黑色储物戒指。那里面,收藏着他从白云城带出、以及一路收集的无数珍稀灵药。
陈承安告诉顾太师,待处理完眼前几桩紧急军务,便立刻开炉炼丹!这次炼丹,目标明确,绝非只为满足自身修炼。他要炼制的,是足以提升麾下整体实力的关键丹药!
首先,是为军中修士准备的“筑基丹”、“凝元破障丹”。此丹能大幅提升灵海境修士突破小境界的概率,更能夯实根基,为未来冲击更高层次打下基础。龙骧军团的老底子,以及新军“铁血营”种子中涌现出的好苗子,都是此丹的最佳受益者。一支由大量灵海境中后期修士组成的精锐力量,其战斗力将是何等恐怖?
其次,是为所有参与守关、建设的有功将士准备的“强筋壮骨丹”与“蕴神养气散”。前者能显着增强体魄力量,提升耐力与抗击打能力,让普通士卒在残酷的北地环境中生存力更强;后者则能缓慢滋养精神,缓解长期戍边带来的疲惫与焦虑,保持旺盛斗志。这些丹药虽品阶不高,胜在数量庞大,足以覆盖全军!
最后,是为那些在筑城、开垦、工坊建设中表现出色的凡人工匠、民夫准备的“百草益气丸”。此丸以凡俗草药为主,辅以微量温和灵药炼制,能强身健体,祛除寒湿,延年益寿。虽不入修士法眼,但对凡人而言,无异于仙丹妙药!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必有能工巧匠!” 陈承安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深知,仅靠一腔热血和严苛军令,难以长久维持高昂的士气与效率。丹药,便是最直接、最诱人的奖赏!一旦他将炼丹计划公布,并明确以军功、建设贡献兑换丹药的规则,整个寒溟关必将再次沸腾!
修士们会为了“凝元破障丹”而更加拼命修炼、执行任务;士卒们会为了“强筋壮骨丹”在训练场上挥洒更多汗水;而工匠民夫们,则会为了那能保全家安康的“百草益气丸”,在开垦、筑路、建造中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与效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