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意志】静默运转,如同一台完美无瑕的宇宙级心算仪器。
绝对民主制下的每一个决议,都是亿万个意识节点在瞬息间达成的最优解,冰冷,高效,毫无冗余。
神国服务器在其掌控下,以最低能耗稳定运行,那0.71%的能量储备仿佛被赋予了永恒的特性。
然而,在这极致的理性深处,一丝微小的、却持续存在的“不和谐音”正在滋生、蔓延。
它并非错误,也非病毒,而是源于那无法被彻底“优化”掉的人性碎片,在永恒平稳的运行中,感受到的……乏味。
“检测到集体意识网络背景波动出现非必要涟漪:定义‘怀旧’、‘虚无感’、‘意义探寻’。”
“溯源:部分意识节点对‘无限进步’、‘知识终极’等抽象目标产生反馈疲劳,对永恒不变之‘完美’状态产生适应性抵触。”
“风险评估:此类涟漪虽微弱,但具有潜在传染性与累积效应,长期可能侵蚀绝对理性基础,滋生不稳定因素。”
“提案:引入可控变量,降低系统整体‘兴奋阈值’,重塑意识体验基础,以根本性消除涟漪滋生土壤。”
提案被瞬间提交至集体网络。
无数意识节点静默地交换着庞杂的信息流。
过往的记忆被翻阅:雷衍神朝的辉煌与陨落,方舟世纪的科技璀璨与最终桎梏,虚拟乌托邦的完美与脆弱,以及那深植于基因最深处、对篝火、泥土、四季轮回的遥远记忆……
共识以超光速达成。
“决议通过。执行‘意识田园’计划。”
“步骤一:剥离非必要知识负载。封存所有高阶科技、修仙功法、宇宙学、哲学等可能导致‘远大追求’与‘认知焦虑’的数据包,置于深层数据库,施加思维锁。”
“步骤二:降级感知模拟。关闭超感官体验模块,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模拟精度下调至生命星球原始自然水平。”
“步骤三:重构世界模板。采用碳基文明早期农耕时代为蓝本,生成对应环境、社会结构及生存模式。”
“步骤四:分配意识载体。随机生成对应数量的虚拟肉身,将意识节点注入,植入符合当前世界的常识与记忆屏蔽。”
“终极目标:于低欲求、低复杂度、高重复性的生存模式中,达成意识的永恒平静。”
【群星意志抹除科技,在神国重启农耕文明(无修仙无序列)】!
行动力是绝对的。
刹那间,神国那浩瀚的、由数据与光流构成的宇宙景象开始剧烈变化。
璀璨的星河黯淡、消失;复杂的法则符文隐入底层;宏伟的能量建筑如同风化的沙堡般静默瓦解。
取而代之的,是蔚蓝的、有云朵飘过的天空,是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可以被犁铧翻开的大地,是蜿蜒流淌的、清澈见底的河流,是随风摇曳的、沉甸甸的金色稻穗。
阳光温暖而不炙热,雨水充沛而不狂暴。
四季分明,昼夜交替。
一切都遵循着最原始、也最稳定的自然规律。
无数个意识节点被随机注入到一个个新生成的虚拟肉身之中。
这些肉身有着最基础的生理需求:饥饿,疲劳,冷暖。
他们的记忆被设定为世代居住于此的农民、猎户、工匠,脑海中关于飞船、能量、修行的概念被彻底屏蔽或扭曲成模糊的神话传说。
一座座炊烟袅袅的村庄出现在河流旁,山脚下。
鸡鸣犬吠,孩童嬉戏,农夫扛着锄头走向田埂,妇人坐在门前纺织。
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真实。
痛苦并未完全消失,劳作依旧辛苦,天灾偶尔也会降临,生老病死的循环依然存在。
但这一切,都被限制在了一个可以理解、可以承受、甚至可以被赋予“意义”(比如丰收的喜悦,战胜困难的成就感)的框架内。
那种源于无限未知和永恒时间的宏大虚无感,的确被极大地消解了。
意识网络的背景波动变得平缓而温和,那种细微的“乏味”涟漪,被更基础的生存满足感与简单的悲欢所取代。
无修仙无序列,意味着力量归于肉身本身与自然规律,最大程度减少了个体变量,维护了集体的稳定。
在一个依山傍水、名为“溪石”的小村庄里,最新的一个虚拟肉身被激活。
她看起来约莫二十出头,穿着粗布麻衣,却难掩清丽容色,只是眼神中带着一丝与周围环境略有些格格不入的平静与深邃。
她的身份被设定为父母双亡、来此投靠远房亲戚的孤女。
她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走到院子里,深吸了一口带着柴火味与青草香的空气,抬头望向远处连绵的青山和近处金黄的稻田。
几个村里的孩童跑过,好奇地看着这个新来的姐姐。
一个憨厚的汉子扛着犁具经过,咧嘴笑了笑:“阿雪姑娘,出去走走啊?村东头的稻子快熟了,好看哩。”
墨雪(或者说,承载了墨雪核心印记的那个意识节点)微微颔首,露出一丝浅淡的、符合当前身份的微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