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李灏的仪仗离开青岚州已有数日,但那份浩荡皇恩所带来的震动,却如同投入湖心的巨石,涟漪正一圈圈扩散至整个大庆朝的疆域。
晋封“逍遥县伯”,加“太子少保”衔,总督青岚、临海、山南三州军政,专司“格物推广”及“新军编练”!这道旨意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遍天下,引发的轰动,远比之前封子、升州更为剧烈!
伯爵!已是高等爵位,非有大功于社稷者不可得。太子少保,更是东宫辅弼,虽多为荣誉虚衔,却代表着无与伦比的圣眷和未来的帝师潜质。而总督三州军政,这几乎是给予了沈逸在帝国东南一角事实上的藩镇之权!更不用说那“格物推广”与“新军编练”的特命,等于将帝国科技与军事改革的方向盘,交到了他的手中!
青岚州内,万民欢腾,自发庆贺,对沈逸的拥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临海、山南两州的官员,则心情复杂,有庆幸抱上大腿的,有担忧权力被夺的,更有暗中不服、准备阳奉阴违的。但无论如何,沈逸的权势,已然如日中天。
州衙书房内,沈逸看着吏部送来的、关于临海、山南两州主要官员的履历和考功记录,眉头微蹙。楚潇潇站在一旁,补充着听风阁掌握的、这些官员背后的人际网络和可能的立场。
“临海州刺史王焕,出身太原王氏旁支,为人保守,尤好名声,对格物之事斥为‘奇技淫巧’,与朝中清流领袖、御史大夫刘文正交往甚密。”
“山南州指挥使赵铁柱,行伍出身,悍勇有余,谋略不足,麾下兵马多为旧式,军纪涣散。其与北方边军某些将领关系暧昧,需加留意。”
“两州境内,豪强地主盘踞,土地兼并严重,推广红薯恐遇阻力。原有官营矿场、工坊效率低下,贪腐成风……”
问题比预想的还要多。皇帝给了他舞台,但也丢给了他一个烫手山芋。
“夫君,陛下虽予大权,然此两州积弊已深,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谨慎行事。”宁清漪奉上一杯清茶,柔声提醒。她如今协助沈逸处理内政文书,对其中的艰难看得清楚。
柳书瑶也道:“商会那边反馈,两州商税混乱,关卡林立,我们的货物进去,成本凭空增加三成不止。若不整顿,格物商品难以惠及当地百姓,推广无从谈起。”
苏小蛮摩拳擦掌:“要我说,直接派兵过去,把那些不听话的贪官污吏、地主豪强都抓起来!看谁还敢阻挠夫君办事!”
沈逸放下卷宗,揉了揉眉心,笑道:“小蛮,治国不是打仗,不能一味用强。陛下予我权柄,是让我解决问题,稳定东南,不是让我去搞得到处烽烟四起的。”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着三州地图的屏风前,目光锐利:“不过,乱世需用重典,沉疴需下猛药。既然给了我这个权力,那我就不客气了。”
他心中默念,调出系统界面。完成皇帝任务获得的50万声望,加上后续因晋升和影响力扩大带来的持续收入,此刻他的声望值已逼近 80万 大关!而新解锁的【知识技能】分类,更是包罗万象。
“首先,要立威,也要给人出路。”沈逸沉声道,“传我总督令!”
“第一,三州范围内,即日起,所有非法私设关卡一律取缔,商税由总督府统一制定章程,违令者,严惩不贷!”
“第二,颁布《劝农令》,强力推广红薯种植,官府提供薯种和技术指导,敢有豪强阻挠、兼并土地妨碍推广者,抄没家产,土地分与佃户!”
“第三,成立‘三州格物督办司’,由我直接统领,下设矿务、工坊、建设、教育各局,全面接管原有官营产业,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引入青岚管理模式与技术标准!”
“第四,整编三州兵马,汰弱留强,组建‘新军第一镇’,全部换装青岚制式装备,由赵虎兼任统制,严格操练!”
一条条命令,如同出鞘利剑,直指积弊核心。可以想见,这将在两州官场和地方势力中,掀起何等惊涛骇浪。
“夫君,如此……是否太过急切?恐引反弹。”宁清漪有些担忧。
“就是要让他们跳出来。”沈逸冷笑,“正好一并解决,免得日后掣肘。潇潇,听风阁全力监控两州动向,凡有异动者,名单直接报我!”
“小蛮,你的青鸾卫抽调精锐,配合赵虎,负责执行抄家、抓捕等‘特殊’任务!”
“书瑶,商会做好准备,一旦秩序稳定,立刻进入,平抑物价,供应商品。”
众女见沈逸决心已定,且布局周密,便不再多言,纷纷领命。
就在沈逸大刀阔斧地整顿三州事务时,帝国的权力中心——京城,也因他这道突如其来的擢升,暗流汹涌。
御史台内,几名御史正在御史大夫刘文正的值房内密议。
“刘公!那沈逸何德何能,竟一跃而成伯爷,总督三州?此例一开,国将不国啊!”
“正是!其所擅长的,不过是些奇技淫巧,蛊惑君心,长此以往,圣贤书置于何地?礼义廉耻何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