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柱趁机带着士兵冲上去,手里的刺刀闪着寒光,朝着一名日军士兵刺去。那名日军士兵想躲,却被旁边的芦苇绊倒,赵铁柱的刺刀直接刺进了他的大腿,日军士兵发出一声惨叫,倒在地上。
另外两名日军见状,想转身逃跑,却被后面赶来的机枪手拦住。“哒哒哒!”捷克式轻机枪的声音突然响起,子弹打在日军周围的地上,形成一道火力网,把他们逼得退了回来。
“放下武器!不然就开枪了!”陈砚站起身,手里的步枪对准日军,声音冰冷。两名日军看着周围的黔军士兵,又看了看倒在地上惨叫的同伴,知道跑不掉了,只好慢慢放下步枪,举起双手。
“绑了!”赵铁柱大喊一声,士兵们连忙上前,用粗布绳子把两名日军捆得结结实实。倒在地上的日军士兵还在挣扎,林晚这时也带着医护兵赶过来,蹲下身,用纱布按住他腿上的伤口,动作熟练而冷静——虽然是敌人,但在她眼里,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得救。
“营长,您看这个!”一名士兵从被俘虏的日军身上搜出一张折叠的地图,连忙递给陈砚。陈砚展开地图,上面用红色的笔标注着日军的阵地位置,还有几条虚线,显然是进攻路线,最显眼的是,地图上还圈出了3营的防区,旁边写着“黔军3营,装备低劣,可重点突破”。
“好小子,居然把咱们当成软柿子捏!”赵铁柱凑过来看了一眼,气得直咬牙,“等下次鬼子来,俺非得用机枪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陈砚紧紧攥着地图,心里却松了口气——幸好赵铁柱发现得早,还抓获了俘虏,不然等鬼子按这个路线进攻,他们肯定会吃亏。他对周明轩说:“把地图收好,等下带回通讯点,仔细看看,有没有其他咱们没发现的标记。另外,把俘虏带回营地,好好看押,别虐待他们,咱们是仁义之师,不能跟鬼子一样。”
周明轩连忙点头,接过地图,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怀里。两名俘虏被士兵押着,踉踉跄跄地往营地走,其中一个还回头看了看地上的地图,眼神里满是不甘。
赵铁柱看着俘虏的背影,又看了看地上的血迹,对陈砚说:“营长,俺刚才闻着,这附近还有别的气味,说不定还有鬼子的侦察兵没出来。俺带弟兄们再搜搜,绝不能让他们把消息带回去!”
“好,你小心点。”陈砚点头,“要是遇到鬼子,别硬拼,先回来报信,咱们一起想办法。”
赵铁柱应了一声,带着士兵们钻进芦苇丛,很快就消失在草丛里。林晚这时也处理完日军伤员的伤口,站起身对陈砚说:“他的腿伤不轻,需要好好包扎,不然会感染。另外,我看他们的水壶里装的是冷水,身上也没带多少干粮,应该是刚潜入进来,还没来得及探查太多。”
陈砚点点头,心里有了底——这些侦察兵刚进来就被发现,没机会把3营的情况摸清楚,更不知道他们已经有了捷克式轻机枪。他看着林晚沾着血的双手,递过一块干净的布:“赶紧擦擦,别感染了。你要是倒下了,弟兄们的伤口可没人治了。”
林晚接过布,笑了笑:“放心吧,我有分寸。对了,刚才商会送的金银花,我已经让炊事兵煮上了,等下让弟兄们都喝点,预防感冒。”
陈砚看着林晚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远处正在搜索的赵铁柱,心里突然踏实了不少。从接手这个“烂摊子”到现在,他们有了粮食,有了机枪,有了能打仗的弟兄,还有了能救命的医护,虽然前路依旧凶险,但他们不再是孤军奋战。
回到营地时,士兵们都围了过来,看着被押走的俘虏,脸上满是兴奋。吴老栓挤在最前面,大声喊:“营长,咱们抓到鬼子了!这下能问问他们下次啥时候进攻,咱们也好提前准备!”
“没错!”旁边的士兵也跟着附和,“让他们说说,鬼子的阵地里有多少人,有多少炮!”
陈砚抬手让大家安静:“弟兄们,咱们抓到俘虏,是好事,但不能掉以轻心。鬼子肯定还会派侦察兵来,咱们得加强警戒,尤其是夜里,别让鬼子钻了空子。另外,王锐,你去把新到的糙米煮了,再蒸几听罐头,给守哨卡的弟兄送过去,让他们也尝尝鲜!”
“俺这就去!”王锐答应着,转身往炊事棚跑。士兵们也渐渐散开,有的去保养武器,有的去加固战壕,还有的围在通讯点外,想听听周明轩能不能从地图上看出更多消息。
陈砚走到物资库前,看着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罐头和糙米,又望向东边的芦苇丛——赵铁柱还没回来,不知道有没有找到其他的侦察兵。他摸了摸怀里的老草鞋,心里默念:“弟兄们,再坚持坚持,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就没有打不赢的仗,没有守不住的阵地。”
夕阳西下时,赵铁柱终于带着士兵们回来了,手里拿着一把日军的刺刀,脸上带着笑容:“营长,俺们搜了一圈,没找到其他鬼子,估计就这三个。这刺刀是从那受伤的鬼子身上搜的,比咱们的刺刀锋利,正好给弟兄们用!”
陈砚接过刺刀,看了看锋利的刀刃,点头道:“好!把这刺刀分给训练最刻苦的弟兄,让他们多杀鬼子!”
营地渐渐安静下来,炊事棚里飘出糙米和罐头的香味,士兵们围着灶台,等着分饭。林晚在医疗棚里给日军伤员换药,周明轩则在通讯点里,对着地图仔细研究,时不时用炭笔在纸上画着什么。
喜欢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