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能这么说。”陈砚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得好好回去,跟周先生报平安,让他知道我们在前线好好的,能杀鬼子。对了,周先生还有别的话吗?”
周福突然严肃起来,凑近陈砚,压低声音说:“周先生还有句口信,让俺务必亲手带给您——他说,贵州子弟本就少,这次出来参战的,都是家里的顶梁柱,让您务必多费心,能保一个是一个,别让他们白白送死。要是实在撑不住,就想办法往回撤,贵州老乡还等着他们回家呢。”
陈砚心里一沉,握着周福的手更紧了——周世昌的话,既是托付,也是沉甸甸的责任。3营600多贵州子弟,背后是600多个家庭,他要是没保护好他们,不仅对不起周世昌,更对不起贵州父老。他郑重地点头:“你告诉周先生,我陈石(陈砚)向他保证,只要我还活着,就会尽全力保贵州子弟,能少死一个是一个,绝不让他们白白牺牲!”
周福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有您这句话,俺就放心了!周先生还说,要是后续还需要物资,就让您给他写信,他会想办法再筹,就算跟吴鼎昌闹僵,也不会让弟兄们缺衣少食。”
“好!”陈砚眼眶有些发热,“我会尽快写信,告诉他前线的情况,也让他放心,我们不会给贵州丢脸。”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战壕里点起了马灯,昏黄的灯光照亮了士兵们的笑脸——有的在试穿新布鞋,有的在帮伤员换草药,还有人在清点糙米,嘴里哼着贵州的山歌,之前的紧张和疲惫,被一股温暖的力量取代。
王锐拿着新清点的物资清单,兴奋地跑过来:“营长,200双布鞋,正好分给没鞋的弟兄;500斤糙米,够咱们吃三天;10斤草药,能治不少伤员!周先生真是雪中送炭啊!”
赵铁柱也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双布鞋,递给陈砚:“营长,这双给您!您的草鞋破了,快换上,别冻着脚,还得指挥咱们杀鬼子呢!”
陈砚接过布鞋,试了试,很合脚,鞋底踩在战壕的泥里,暖暖的,没有了之前的冰冷。他站起身,看着周围的士兵,声音洪亮:“弟兄们!周先生从贵州给咱们送来了布鞋、糙米和草药,这是家乡父老的心意!咱们不能辜负他们,要好好打鬼子,守住防线,活着回家,给贵州父老争光!”
“杀鬼子!守防线!回家乡!”
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蕴藻浜的夜空,在炮火暂时停歇的战场上,透着一股坚定的希望。周福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周先生没看错人,陈营长确实能带着这些贵州子弟,在这淞沪战场上,闯出一条活路。
夜深了,周福在炊事棚里吃了碗热粥,就靠着墙角睡着了——他太累了,从贵州到淞沪,二十多天没好好休息。陈砚看着他熟睡的样子,心里充满感激,也更加坚定了信念:有周世昌的支持,有弟兄们的团结,就算蕴藻浜再凶险,他们也能扛过去,不仅能杀鬼子,还能让更多贵州子弟活着回家。
他走到战壕边,望着远处日军阵地的灯火,手里摩挲着脚上的新布鞋,桐油的味道萦绕在鼻尖,像家乡的阳光。他在心里默念:“周先生,放心吧,我会守住承诺,保贵州子弟,也保这蕴藻浜的防线,让鬼子知道,黔军的草鞋兵,不是好欺负的!”
喜欢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