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冬日晨光,把社区活动中心的玻璃窗照得发亮。林辰背着帆布包赶到时,院子里已经热闹起来 —— 赵天宇蹲在石桌旁铺油纸,手里还攥着支马克笔,正给生姜膏的模具贴标签;苏晓冉则围着块蓝布围裙,手里拿着个刮皮刀,面前摆着一堆洗好的生姜,都是昨天居民们送来的。
“辰哥,你可算来了!” 赵天宇抬头挥了挥手,标签上 “生姜膏模具 1 号” 的字迹歪歪扭扭,“我怕一会儿大家拿混模具,特意贴了标签,就是字写得有点丑,你别笑我。”
林辰刚要开口,就听见小宇的欢呼声。王奶奶牵着他的手走过来,小宇手里捧着个小瓷碗,里面装着磨好的生姜粉:“哥哥!我和奶奶磨的生姜粉!” 他把碗递过来,生姜粉细得像面粉,还飘着淡淡的辣香,“奶奶说,磨成粉熬膏更入味,我磨了整整一碗,手都酸了!”
林辰接过瓷碗,指尖刚碰到碗沿,脖子上的太极玉佩轻轻热了一下。碗里的生姜粉像是被烘过似的,辣香瞬间浓了几分,连带着瓷碗都暖了点。他笑着摸了摸小宇的头:“小宇真厉害,这生姜粉磨得比药店买的还细,熬出来的膏肯定香。”
胖子扛着个大砂锅呼哧呼哧跑进来,砂锅外面裹着层棉布,还冒着热气。“我带了鸡肉!” 他把砂锅放在地上,掀开棉布,里面是剁好的鸡腿肉,还带着点血丝,“我妈凌晨五点就去菜场挑的土鸡,说炖鸡汤得用土鸡,肉嫩汤鲜 —— 对了,我还带了葱段,炖的时候放进去,能去腥味。”
张爷爷背着竹篓走进来,里面装着晒干的桂圆和枸杞,红彤彤的桂圆肉裹着薄皮,看着就甜。“炖黄芪鸡汤,加桂圆和枸杞正好,” 他把材料倒在石桌上,“桂圆要去壳,枸杞得洗两遍,不然上面有灰尘,我昨天在家已经挑过一遍坏的了,你们直接用就行。”
李阿姨拎着个玻璃罐过来,里面装着结晶的土蜂蜜,罐口还沾着点蜜渍。“这是我娘家养的蜜蜂产的蜜,” 她打开罐盖,甜香一下子飘出来,“熬生姜膏加这个蜜,比超市买的蜂蜜更纯,还不齁甜,老人孩子都能吃。”
大家正忙着整理材料,张教授背着帆布包走进来,手里拿着个小秤。“熬生姜膏剂量很重要,” 他把小秤放在石桌上,“生姜汁和蜂蜜的比例得是 2:1,不然要么太辣,要么太稀,不好保存。”
苏晓冉赶紧把生姜放进榨汁机:“我先榨生姜汁!昨天试了试,这些生姜能榨两大碗汁,够熬两锅膏了 —— 就是生姜太辣,榨的时候得捂鼻子,不然会呛得流泪。”
胖子凑过来,刚想帮着按榨汁机,就被苏晓冉拦住:“你别碰!上次你榨薄荷汁,把薄荷叶子撒了一地,这次我自己来,你去处理鸡肉,把血水泡掉。”
胖子摸了摸头,笑着拎起砂锅去接水:“处理鸡肉我在行!我妈说,泡鸡肉得用冷水,加点料酒,泡二十分钟就能把血水泡出来,炖的时候汤不腥。”
小宇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榨汁机旁边,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姐姐,我帮你扶着生姜吧!你往里面放,我帮你按住,这样就不会掉出来了。”
苏晓冉点点头,把一块生姜放进榨汁机,小宇果然用小手牢牢按住。随着榨汁机的嗡嗡声,淡黄色的生姜汁慢慢流进碗里,辣香飘得满院子都是。李阿姨凑过来闻了闻:“这姜汁看着就浓!我家那口子冬天总冻手,去年买的生姜膏没这么香,这次自己做的肯定管用。”
张教授蹲在旁边,看着姜汁的浓度:“不错,这姜汁没掺水,熬的时候开小火,熬到汁变稠,像蜂蜜那样挂勺,再放蜂蜜 —— 记住,蜂蜜不能煮太久,不然营养会流失。”
赵天宇赶紧掏出笔记本,把步骤记下来:“生姜榨汁→小火熬汁→汁稠放蜂蜜→搅拌均匀→装罐冷却,对不对?要不要加防腐剂啊?”
“不用加,” 张教授摇了摇头,“咱们用的是土蜂蜜,本身就有防腐作用,装罐的时候把罐子烫一下消毒,密封好能放一个月,冬天吃完正好。”
这边生姜汁刚熬上,那边胖子已经把鸡肉处理好了。他把砂锅架在电磁炉上,先倒了点冷水,再把鸡肉块放进去:“先焯水!我妈说,焯水要冷水下锅,这样能把血沫都煮出来,要是热水下锅,血沫会粘在肉上,洗都洗不掉。”
苏晓冉走过去,把泡好的黄芪放进砂锅:“黄芪要提前泡半小时,你泡了没?”
胖子一拍脑袋:“哎呀,忘了!我这就去泡!” 他赶紧端起黄芪往水龙头跑,水溅了一手,还是赵天宇递了块抹布过来,才没把衣服弄湿。
院子里的居民渐渐多起来,都围着看两样东西 —— 石桌上熬着的生姜膏,砂锅里炖着的鸡汤。刘阿姨凑到生姜膏锅前,看着慢慢变稠的姜汁:“熬这个得盯着吧?我家上次熬果酱,没盯着就糊了,锅底黑得没法洗。”
“得盯着!” 林辰守在锅旁,用勺子轻轻搅拌,“每隔两分钟搅一次,不然锅底容易糊,糊了就苦了 —— 你看现在姜汁开始挂勺了,再熬五分钟就能放蜂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