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午的课刚结束,林辰就背着帆布包往学校门口的文具店走。笔记本快用完了,得补一本 —— 上次记孙思邈治足跟痛的方子时,最后几页都写满了,连页边空白处都画了穴位图。
“辰儿,等等我!” 苏晓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我正好要买点信纸,跟你一起去。”
胖子也跟了上来,手里攥着个空塑料袋:“我去旁边超市买薯片,顺便跟你们逛逛,文具店老板张叔总给我留最新的漫画笔,今天得去拿。”
三人往文具店走,路边的梧桐树叶子被风一吹,沙沙响。文具店的玻璃门上贴着张 “新款笔记本到货” 的海报,推门进去,就看见货架上摆满了文具,从铅笔到文件夹,摆得整整齐齐。
张叔正蹲在货架旁整理货物,听见动静,想站起来,却猛地皱了皱眉,扶着右脚跟 “嘶” 了一声。他慢慢直起腰,脸上带着点疼意:“是你们啊,快随便看,想要什么自己拿。”
林辰拿起一本笔记本,却没急着翻,看着张叔的脚:“张叔,您的脚不舒服?”
张叔笑了笑,揉了揉足跟:“老毛病了,最近整理货架,站得久了,足跟就疼,像有根小刺扎着似的。贴了几贴膏药,还过敏,脚踝都红了。”
苏晓冉凑过去看,张叔的右脚踝果然有点红肿:“疼了多久了?”
“快半个月了,” 张叔叹了口气,“刚开始只是有点酸,后来越来越疼,昨天站着收银,疼得我直冒冷汗,只能让隔壁花店的小姑娘帮我盯了会儿。”
林辰放下笔记本,让张叔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脱掉鞋子。张叔的足跟处有点发红,按下去时,张叔疼得缩了缩脚:“就是这儿,一按就疼,走路时更明显,像踩在石头上。”
“您这是长期站立,气滞血瘀,足跟经络不通,” 林辰收回手,语气很稳,“《黄帝内经》里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您的足跟是肾经所过之处,经络堵了就会疼。用牛膝和红花煮水热敷,再按太溪、昆仑穴,能通经络、止疼痛。”
说着,林辰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段画面 —— 孙思邈在药庐里,给一个挑夫治足跟痛。挑夫说 “走了一天路,足跟疼得没法走”,孙思邈就用牛膝煮水,让挑夫泡脚,还按他的太溪穴,说 “牛膝能补肝肾、通经络,泡完就不疼了”。画面很快消失,林辰定了定神,继续说:“我能帮您试试,应该很快就能缓解。”
张叔有点意外:“你还懂这个?那太好了,我本来想周末去医院看看,可店里没人盯,走不开。”
苏晓冉赶紧打开布包,从里面掏出一小把牛膝和红花:“真巧,我这布包里有牛膝,是上次给我爷爷买的,他也有足跟痛,还没来得及送回去。红花是上次煮药剩下的,正好能用上。”
胖子挠了挠头:“那煮水得有锅啊,文具店也没锅。要不我回宿舍拿?我宿舍有个小电煮锅,煮水正好。”
张叔赶紧摆手:“不用麻烦,我这后面有个小间,有煤气灶,还有锅,就是有点旧,能用。”
张叔领着他们往后间走,小间里摆着个小煤气灶,旁边放着个铝锅,虽然旧,却很干净。苏晓冉把牛膝和红花放进锅里,加了两碗水,点燃煤气灶。
“牛膝要煮透,药效才出得来,” 苏晓冉一边看着火,一边说,“我爷爷说,牛膝煮水时,要煮到水变色,像淡茶色,这样才管用。”
林辰则扶着张叔坐在小间的椅子上,开始按穴位。先按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按下去时,张叔轻轻 “嗯” 了一声:“有点酸,但酸完挺舒服的。”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能补肝肾、通经络,” 林辰慢慢加重力道,“昆仑穴在足外侧,外踝后方,两个穴位配合着按,能打通足跟的经络。”
胖子在旁边看着,也想试试,刚碰到张叔的脚,张叔就笑了:“小伙子,你按得太轻了,跟挠痒痒似的。”
胖子赶紧加重力道,结果按错了位置,张叔疼得 “哎哟” 一声。林辰赶紧拦住他:“你别瞎按,穴位按错了会疼,还是我来吧,你去帮苏晓冉看着火,别煮糊了。”
胖子点点头,跑过去盯着锅。锅里的水很快冒起小泡,淡淡的药香飘了出来,是牛膝特有的微苦香,混着红花的淡香。
“这味儿闻着就像药,” 张叔吸了吸鼻子,“我年轻时在工地干活,也疼过足跟,工友给我煮过草药水,跟这味儿差不多,泡完就不疼了,可惜后来忘了是什么草药。”
苏晓冉把火调小,又煮了十分钟,才把锅端下来:“可以了,水温正好,用毛巾蘸着热敷。”
林辰拿过一条干净毛巾,蘸了药汁,拧到半干,敷在张叔的足跟处。张叔舒服地叹了口气:“暖乎乎的,疼得轻多了,像有股暖流往骨头里钻。”
林辰知道,这时候用祝由术辅助正好。他闭上眼睛,回忆老医书里治足跟痛的咒语:“经络通,血瘀散,足跟舒,疼痛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