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林辰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段画面 —— 孙思邈坐在终南山的茅屋里,给一位咳嗽的老农递过一碗紫苏叶水,说 “这叶子能散寒,喝了痰就容易咳出来”。老农喝完没一会儿,就咳出了口白痰,笑着说 “舒服多了”。画面很快消失,林辰定了定神,继续按穴位。
“爷爷,您的痰是淡白色的,说明是寒咳,不能用凉性的药,” 林辰一边按一边说,“紫苏叶是温的,正好散您肺里的寒。”
苏晓冉在旁边记笔记,手里的笔飞快地动:“肺俞穴,背部第三胸椎旁开一寸半,通肺气;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宽胸化痰。”
胖子凑过来,也想试试按穴位,刚碰到陈爷爷的后背,陈爷爷就咳了起来。胖子赶紧收回手:“哎呀,我是不是按重了?”
林辰笑着摇头:“不是,这穴位按了会刺激肺气,咳是正常的。你去帮苏晓冉煮药吧,别在这儿添乱。”
胖子点点头,跟着苏晓冉往厨房走。苏晓冉把砂锅放在煤炉上,倒了温水,胖子帮忙把紫苏叶、杏仁、陈皮放进去。锅里的水很快冒起小泡,淡淡的紫苏香混着陈皮的清甜味,飘得满屋子都是。
“这味儿闻着就舒服,” 陈爷爷吸了吸鼻子,咳得轻了点,“我年轻时在生产队,冬天也总咳嗽,队长给我煮过紫苏叶水,说能治咳,那时候忙,没顾上喝。现在老了,倒又想起这东西了。”
林辰帮陈爷爷按完肺俞穴,又按了膻中穴。按了大概十分钟,陈爷爷慢慢舒了口气:“不…… 不那么闷了,胸口松快多了,痰好像也能咳动了。”
林辰知道,这时候用祝由术辅助正好。他闭上眼睛,回忆老医书里治寒咳的咒语:“肺气顺,寒痰散,咳嗽止,呼吸安。”
默念着咒语,手指轻轻按在陈爷爷的膻中穴上。脖子上的玉佩很快热起来,一股温和的暖流顺着指尖渗进陈爷爷的胸口,慢慢往肺部走。陈爷爷轻轻叹了口气:“暖…… 从胸口暖到肺里,像喝了热汤似的,不那么咳了,痰也能咳出来一点了。”
林辰慢慢收回手,玉佩的温度渐渐降了。他帮陈爷爷理了理衣襟:“您再歇会儿,药马上就好,喝了能更散寒止咳。”
这时,李奶奶拎着个玻璃罐走进来,里面是金黄的蜂蜜:“刚从老家带来的洋槐蜜,治咳嗽最灵,一会儿给陈爷爷兑在药水里,甜丝丝的。”
张奶奶也来了,手里拿着件深灰色的棉背心:“给陈爷爷做的棉背心,里面加了绒,穿上暖和,肺里不进寒气,咳嗽就能好得快。”
苏晓冉把红枣放进锅里,煮了三分钟,就把砂锅端下来。用小瓷碗倒了半碗,放凉到温乎,加了一勺李奶奶的蜂蜜,递给陈爷爷:“爷爷您尝尝,要是觉得甜,我再给您加点温水。”
陈爷爷接过碗,喝了一口,咂咂嘴:“不甜,正好,这味儿比止咳糖浆好喝多了。”
他慢慢把半碗水喝完,放下碗,咳了两声,居然咳出了口白痰。陈爷爷眼睛亮了:“咳出来了!终于咳出来了!刚才堵在嗓子里,难受得很。”
林辰笑着说:“这就对了,寒痰咳出来,肺里就顺了,咳嗽也能好得快。”
李奶奶和张奶奶坐在桌边吃雪梨糕,胖子也拿了一块,刚咬了一口就噎到了,咳得脸都红了。林辰赶紧帮他顺气:“你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胖子喘着气说:“太好吃了,我妈下次再做,我得多带点。”
快到下午的时候,三人准备回学校。陈爷爷非要把自己种的白菜塞给他们,绿油油的,还带着泥土的湿气。李奶奶塞了罐蜂蜜,张奶奶则把棉背心给陈爷爷穿上,让他别着凉。
“下次再来啊!” 老人们站在石榴树下挥手,陈爷爷的声音比之前亮了,“我煮了红薯粥等你们!”
路上,胖子抱着装雪梨糕的保温桶,一边吃一边说:“今天真开心,陈爷爷不怎么咳了。辰儿,下周咱们帮谁啊?”
林辰摸了摸怀里的老医书,笑着说:“社区阿姨说,下周王奶奶总腿抽筋,夜里疼得睡不着,咱们去帮她看看。不过下周的事简单,到时候带点艾叶煮水泡泡脚就行,不用太麻烦。”
苏晓冉点点头,手里攥着李奶奶送的蜂蜜罐:“我明天去药店买点艾叶,《本草纲目》里说艾叶能温经散寒,正好对腿抽筋。”
午后的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落在三人身上,暖融融的。林辰看着身边叽叽喳喳的两人,又想起陈爷爷咳出痰时的笑脸,突然觉得,这份中医传承从来都不是冰冷的医理 —— 是苏晓冉怀里的浅青砂锅,是胖子手里的雪梨糕,是老人们递过来的蜂蜜和白菜,是孙思邈在终南山煮的紫苏叶水,是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小事,把老祖宗的智慧,变成了能暖到心里的安稳。
他翻开老医书,在空白的页角上轻轻写下:“肺为娇脏,喜温恶寒,散其寒则肺气顺,化痰浊则咳嗽止。” 写完,他把书抱在怀里,心里满是期待 —— 不管是下周的腿抽筋,还是以后的各种病症,只要带着这份初心,总能帮到更多人。
喜欢太极医道传承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太极医道传承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