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冉赶紧递过桂圆水:“爷爷您别忙,我们自己来。您心慌的时候,是不是还觉得‘心里发空’,像少了点什么?”
陈奶奶点点头,叹了口气:“可不是嘛!医生说我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开了药,吃了也不管用,现在听见大点的声音都慌。上次社区放电影,我想去看,刚走到广场,听见喇叭响,就慌得赶紧回来了。”
林辰让陈奶奶坐好,伸出手,轻轻搭在她的手腕上。指尖刚碰到脉搏,就觉得脉搏又细又快,像没根的弦在抖。他又摸了摸陈奶奶的手心,有点凉,还带着点汗。
“陈奶奶,您这是心阴不足、心神失养,” 林辰凑到她耳边,声音放得很柔,“中医里说‘心藏神’,神不安稳,就容易慌、睡不着。我先给您按两个穴位,能缓解点慌,一会儿再煮酸枣仁水喝,喝了能帮着安神。”
“小伙子,这穴位真有用?” 陈奶奶有点疑惑,毕竟吃了那么多药都没好。
“您放心,” 林辰笑了,“《针灸大成》里记载,内关穴能‘主治心悸,心痛,胃痛,呕吐’,神门穴是‘心之原穴’,按这两个穴,能帮着通心经、安神。以前我爷爷给人看心慌,也常按这两个穴。”
林辰先找陈奶奶手腕上的内关穴 —— 在腕横纹上两寸,两筋之间。他用拇指轻轻按下去,力道放得很柔:“奶奶,有点酸胀您忍一下,按几分钟就不那么慌了。”
苏晓冉在旁边看着,手里的小本子记个不停:“内关穴,腕横纹上两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治心悸;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安神。”
胖子凑过来,也想试试按穴位,被林辰拦住:“你别瞎按,这两个穴离心经近,按重了会不舒服。你去把爷爷桌上的空药瓶收拾了,一会儿煮酸枣仁水。”
胖子点点头,赶紧收拾桌子,还不忘给陈奶奶倒了杯桂圆水:“奶奶您喝口水,按完穴位就舒服了。”
林辰按完内关穴,又按了陈奶奶手腕上的神门穴。按了大概十分钟,陈奶奶慢慢舒了口气,攥着手帕的手也松了点:“不…… 不那么慌了,心口也不跳得那么快了,好像心里松快了点,不发空了。”
林辰知道,这时候用祝由术辅助正好。他闭上眼睛,回忆老医书里治心悸的咒语:“心神宁,心悸止,夜能眠,日安宁。”
默念着咒语,手指轻轻按在陈奶奶的神门穴上。脖子上的玉佩很快热起来,一股温和的暖流顺着指尖渗进陈奶奶的手腕里,慢慢往心口走。陈奶奶轻轻叹了口气,声音软下来:“暖…… 从手腕暖到心口,像有股热流裹着心,不慌了,也不发空了,真舒服。”
林辰慢慢收回手,玉佩的温度也渐渐降了。他帮陈奶奶理了理衣襟:“您先歇会儿,我去煮酸枣仁水,喝完能更安神,夜里也能睡好。”
苏晓冉已经把砂锅放在煤炉上,倒了温水,胖子帮忙把捣好的酸枣仁和茯苓放进去。锅里的水很快冒起小泡,淡淡的药香混着茯苓的清甜味,飘得满屋子都是。煮到第二十分钟时,苏晓冉把三颗桂圆放进去,没一会儿,桂圆的甜香就盖过了药味。
“这味儿闻着就舒服,” 陈奶奶吸了吸鼻子,“我年轻时在生产队,有个老中医也给人开过酸枣仁,说能安神,那时候忙,没顾上试。现在老了,倒要靠这东西救急了。”
苏晓冉坐在陈奶奶身边,笑着说:“奶奶,孙思邈在《千金方》里也记载过,用酸枣仁配茯苓、知母,治过不少和您一样心慌睡不着的人。他说‘酸枣仁主心烦不得眠’,咱们这水虽然简单,却也是按老方子来的。”
正说着,门口传来敲门声。李奶奶拎着个玻璃罐走进来,里面是玫瑰酱,透着点粉粉的红:“刚腌好的玫瑰酱,给你们和陈奶奶带点。陈奶奶,你心口不慌了吧?刚才看见你坐着没捂胸口,比昨天好多了。”
陈奶奶笑了:“好多了,这小伙子按完穴位,我就不慌了。一会儿再喝酸枣仁水,肯定能好得更快。”
李奶奶刚坐下,张奶奶也来了,手里拿着件浅灰色的棉背心:“给陈奶奶做的棉背心,里面加了绒,穿上暖和,心口也不凉。你们也在啊,我还给你们织了袜子,这次是浅蓝色的,显干净。”
屋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李奶奶和张奶奶坐在桌边吃莲子糕,胖子在旁边帮忙递盘子,苏晓冉守在煤炉边盯着锅,怕酸枣仁水煮糊了。
桂圆放进去煮了五分钟,苏晓冉把砂锅端下来,用小瓷碗倒了半碗,放凉了点递给陈奶奶:“奶奶您尝尝,要是觉得苦,我给您兑点桂圆水。”
陈奶奶接过碗,喝了一口,咂咂嘴:“不苦,有甜味,比我吃的药好喝多了。”
她慢慢把半碗水喝完,放下碗,摸了摸心口,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不慌了!真不慌了!刚才还觉得心口堵得慌,现在松快多了,想躺会儿试试,以前躺着都慌得厉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