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太阳挺暖,把社区里的老树枝照得亮堂堂的。林辰背着帆布包,早早站在宿舍楼下。
他包的侧袋里塞了个棉布袋,里面是苏晓冉昨天挑好的桔梗和川贝。浅棕色的桔梗切成小段,雪白的川贝磨成细粉,看着特别干净。布袋上贴了张浅蓝便签,字写得整整齐齐:“药店师傅说桔梗要剪碎煮,化痰效果好。川贝磨粉更容易溶,我加了两块冰糖压药味,都用温水泡过啦。”
“辰儿!你等等我啊!” 胖子的声音突然从楼道里传出来,还挺大声。他手里拎着个保温桶,盖子没拧紧,淡淡的梨香飘了出来,闻着甜甜的。
“我妈早上六点就蒸冰糖雪梨了,说梨能润肺,冯爷爷咳嗽痰多,吃这个正好。”胖子一边跑一边说,跑到跟前又问,“苏同学呢?你那煮药的搪瓷锅带来没?”
“来了来了!” 苏晓冉的声音跟着过来了。她手里拎着个米白色搪瓷锅,锅耳缠了圈浅粉棉布,看着软乎乎的。
“这是我妈新给我的,说煮润肺的药不串味。”苏晓冉把锅抱在怀里,“昨天我把桔梗和川贝分好份了,一份煮一次,怕放多了苦,冯爷爷喝不下。”
三人往公交站走,风里有初冬的凉劲儿,不过不刺骨,走起来挺舒服。苏晓冉抱着搪瓷锅,跟林辰说社区阿姨的微信内容。
“阿姨说冯爷爷以前是护林员,冬天总在山里巡护。后来着凉落下咳嗽的毛病,现在每天早上咳得厉害,痰多还咳不出来。晚上更糟,咳得睡不着,吃了好多止咳药都没见好。”
林辰摸了摸帆布包里的桔梗段,指尖能碰到纤维的纹路。他想起昨夜翻的老医书,说话语气很稳:“书里写着,老人咳嗽痰多,大多是肺气不通,还有痰堵在肺里。桔梗能宣肺化痰,川贝能润肺止咳,再按合谷、列缺穴通经络,配合祝由术,就能顺肺气了。”
胖子在旁边挠了挠头,把保温桶抱得更紧。他突然说:“要不要带点热水啊?上次刘爷爷喝决明子水,就说先喝热的暖身子,舒服。”
“带了带了!” 苏晓冉晃了晃手里的保温杯,杯口飘出细白热气,“这里面是蜂蜜柠檬水,蜂蜜放得少,不甜腻。冯爷爷要是觉得桔梗水淡,兑点正好。”
公交站台上没几个人,只有卖早点的阿姨在收拾摊子,把碗和筷子往箱子里放。胖子找了个干净石墩子,让苏晓冉坐。
“你抱着锅别累着,我跟辰儿站着就行。上次去社区,你手冻得发红,这次可别逞强了。”
苏晓冉笑了,从包里掏出双浅棕色棉手套。“我戴了两双袜子,手也揣在兜里,不冷。这双给你,比上次的厚,你晨跑时也能穿,省得冻手。”
胖子接过手套,耳朵一下子红了,赶紧套在手上。“谢了啊,这手套摸着真软,比我去年买的强多了。去年那个薄得跟纸似的,风一吹就透。”
没过一会儿公交来了,车厢里挺空的。苏晓冉小心把搪瓷锅放在靠窗座位上,生怕碰倒。林辰把装药材的棉布袋揣在腿上,怕被人挤皱,药材压坏了药效会差。
车开起来后,苏晓冉翻开小本子。上面画着冯爷爷家的路线,还标了个小树苗符号,挺可爱的。
“阿姨说冯爷爷家在社区北边,门口有棵小松树,是他退休那年种的,现在都快一人高了。看见松树就能找着家。”
林辰凑过去看,发现本子上还记着桔梗水的煮法,连步骤都写清了。他忍不住笑:“你连川贝粉放的时间都记着,我刚才都快忘了要后放粉。没你这本子,说不定就煮错了。”
苏晓冉的耳尖一下子红了,赶紧把本子合上,有点不好意思:“就是怕弄错了嘛,冯爷爷咳嗽得那么难受,别再让他喝着不舒服。苦了或者没效果,多不好。”
到社区门口时,社区阿姨早站在站牌下等了,手里拎着个布袋子。“你们可算来了!冯爷爷一早就坐在松树下的小马扎上等,怕你们找不着路。我带了碗小米粥,熬得稀稀的,他咳得没力气,就喝了小半碗,看着怪心疼的。”
跟着阿姨往社区里走,没走多远就看见李奶奶在院子里晒萝卜干。竹筛子摆了一院子,五颜六色的萝卜干透着咸香。
李奶奶老远就挥着手喊:“小伙子,姑娘!一会儿来我家拿梨膏啊!刚熬好的,泡水喝能润肺!你们帮冯爷爷治咳嗽,这个正好用得上!”
冯爷爷家真在社区北边,门口的小松树长得笔直,树干上挂着个旧鸟笼,漆都掉了点,看着有些年头。
冯爷爷坐在小马扎上,穿件深蓝色棉袄,看着有点旧但挺干净。他手里攥着个手帕,时不时咳两声,咳得肩膀都抖,看着特别费劲。
看见他们来,冯爷爷想站起来打招呼,可刚一动就咳得更厉害,赶紧用手帕捂住嘴,脸都憋红了。
林辰赶紧跑过去扶着冯爷爷的胳膊:“爷爷您别起来!坐着就行!我们自己进去,不麻烦您。再咳起来就更难受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